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周雪松)4月22日,景顺在官网披露了最新的持仓数据,其旗下的InvescoWilderHillCleanEnergyETF(代码:PBW)同时持有ChargePoint、Blink、NAAS三家充电桩企业的股份。
PBW持有NAAS的股份为2181016股,若以即时股价9.4美元/每股计算,景顺持有能链智电(NAAS.US)的市值已超2000万美元,这占该ETF持仓组合的比例高达2.97%,位列持仓份额第一。而持有ChargePoint、Blink的仓位占比分别为1.16%、1.27%,均未达到NAAS持仓占比的一半。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且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之一的NAAS,受到国际资管巨头青睐。
从业务构成和商业模式上来看,NAAS和ChargePoint十分相似,二者都是轻资产模式,不自建充电桩服务车主,而是以服务充电桩生产及运营商企业为主,通过出售电桩,提供场站管理和运营服务等获取收益。
(相关资料图)
Blink的模式则有所不同,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充电桩销售和充电费用,其2022年充电桩销售的收入占比为73.93%,且Blink自营充电站,该业务收入占比位居第二,达到14.22%。
分析认为,在业务构成与商业模式相近的情况下,景顺之所以重仓押注NAAS,主要是因为NAAS所处的市场发展阶段、行业地位以及业绩释放等方面均有更明显的优势。
从市场发展阶段而言,NAAS拥有着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达到25.6%,较2021年提升超12.1个百分点。据比亚迪汽车创始人王传福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会达到40%-50%,单月可能突破50%。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短短两三年内便大幅提升,这造成了充电桩供需的严重失衡,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2月份时,工信部等八部门便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要求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
据中信证券测算,未来三年我国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达487亿元。该机构认为,受政策端和需求端双重因素驱动,未来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中国充电桩市场远期空间超千亿元。
而ChargePoint所处市场主要是美国,但截至2022年,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8.6万辆,渗透率仅6.9%,渗透率相对中国市场仍较低,充电桩产业尚未进入井喷阶段,发展较中国市场有所滞后。
就行业地位而言,NAAS已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充电网络运营商。截至2022年12月31日,能链智电已服务1581家充电运营商,同比增长111%;据CIC(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NAAS全年充电量占中国共用充电量的20%。截至2023年3月31日,能链智电已连接5.5万座充电站、57.5万把充电枪,充电网络生态持续扩大,作为行业领先者,NAAS将持续受益于行业的成长。
从业绩释放速度来看,NAAS也是美国上市的充电桩企业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在2022年中,即使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国内经济受疫情影响明显,但NAAS报告期内的净收入仍大增177%至9280万人民币,且盈利能力明显改善。NAAS表示,公司2023财年的净收入预计在5亿至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翻5.4到6.4倍,在2022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爆发式成长。
股价的大幅上涨则是资本市场对NAAS强劲实力的认可,3月末,NAAS股价10个交易日内翻3倍,从4.18美元涨至12.78美元。目前股价虽有所回调,但随着公司2023年业绩的如期释放,当下NAAS的股价或仅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