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图为待收割的连片的成熟的稻田。崔家乡人民政府供图
图为收割机将收割的稻谷传送到运输车上。崔家乡人民政府供图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11日电(刘敏娟 肖帆)风吹稻浪遍地金黄。近日,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1200多亩稻田里,连片的稻田像金黄色的地毯,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随着微风摇曳。两台大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开镰收割,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层层稻穗被卷入机械中,一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割稻、脱粒、碎秸还田、装车一气呵成,速度快、效率高,不到10分钟,一亩田就被收割完成。据介绍,今年全乡早稻将在8月下旬全部收割归仓。
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全国种粮大户、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唐新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合作社今年实施‘退果还粮’,新增了400多亩田用来种富硒水稻,每亩产量将比以往增加100斤,价钱也比去年好,预计总产量在120万斤,产值在240万元左右,现在我们的香米还在田里就已经被外地的老板预定,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除了有现代化农机的助力,合作社还建成了日烘干处理量142吨的烘干房两座,50吨冷库两座,辐射周边多个乡镇、村庄,能够减少稻谷田间的损失,保证收获质量,让农民丰产又丰收。
同时,唐新全还将继续采取已实施多年的“鱼稻共生”种养模式,将在20天后,往100余亩水田投放鱼苗5000斤,以田养鱼,以鱼促稻,走出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鱼稻共赢”的致富新“稻”路。
据悉,兴安县崔家乡作为桂北地区典型的农业之乡,近年来,该乡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以“党支部+合作社+产品加工+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富硒水稻种植和深加工项目,建成集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及产品加工中心为一体的兴安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形成了富硒大米产业增值轴线。同时,大力推动“水稻+”高效绿色种植模式,以稻经轮作、鱼稻共生为主要内容,形成稳粮优经、种养结合、绿色高效的现代种植制度,拉长拓宽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