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预期目标向来是外界的关注重点。
(资料图)
中国政府今年的经济“施政图”会是什么样?宏观政策该如何发力?
近期,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称,根据最近31个省市的工作报告来看,全国增长目标大概率也会设定在5%以上。中国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重点关注经济增长,这将有助于推动复苏进程。
访谈内容摘编如下:
有条件实现不低于5%的增速
国是直通车: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您认为中国政府会如何设定今年经济预期目标?如何展望今年的中国经济表现?
刘晶:首先,随着中国逐渐走出疫情的影响,以稳经济为重心的政策组合持续发力,预期经济活动会持续复苏,从而在2022年GDP增速较低的基数效应下,有条件实现不低于5%的增速。
其次,根据最近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有29个将今年增长目标设置在5%以上,有超半数地区目标超过5.5%,这预示着全国增长目标大概率也会在5%以上。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及通胀数据都会是政府看重的指标。
从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来看,政策主要围绕促增长、扩大内需、优化营商环境等,同时继续推进支持中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及可包容发展,包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以及推进绿色转型及数字化转型等。
我们认为经济重启将是今年的主旋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6%。目前看来中国经济正从疫情影响中复苏,步伐较之前预期更快。
预计2023年二季度开始将会看到更强劲的反弹,且这一动能将持续到2024年,预计明年经济增速将达到5.5%。经济增长的几个主要动力包括:消费复苏、房地产企稳、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继续发力,以及稳增长政策持续传导。
经济复苏需关注价格压力
国是直通车:今年是中国将新冠定为“乙类乙管”的第一年,从其他国家疫后复苏进程来看,调整优化防疫政策对中国经济会有哪些利好?在复苏过程中又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晶: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场景回归、劳动力市场向好、预期改善,消费需求或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其他国家的疫后复苏来看,需求有强劲复苏,尤其是在服务性消费方面。
中国的消费复苏或体现在商品和服务两方面。疫情期间,中低收入群体因面对工作和收入的不确定性,消费受抑制程度较大,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可选性消费如服装鞋履等零售额承压明显。今年,随着经济向好、劳动力市场改善带来的收入及预期改善,叠加相关改善民生政策发力,或推动这部分人群消费反弹。
同时,防疫政策优化之后的消费场景恢复,也将带动消费尤其是服务性消费复苏;“乙类乙管”第一年的春节期间,餐饮、旅游、票房等的大幅回暖也印证了“烟火气”的回归。消费的回暖同时带动就业市场恢复,提振企业信心,促进投资活动复苏。
从其他国家经验看,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价格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特别是欧美国家经历了数十年未见的通胀水平。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虽然预计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消费者物价和生产者物价将不可避免地上升,但总体压力可控。
首先,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尚处于潜在增长率以下,推升欧美核心通胀水平的工资通胀暂不会出现,同时各国相继调整防疫政策后全球供应链企稳也减少了通胀压力。
我们也认为政府对于经济的刺激措施将不会依赖房地产和传统基建,所以应不会对大宗商品造成过大价格压力。我们预计2023年平均整体CPI通胀不超过3%,PPI通胀不超过2%,整体可控。
消费或迎“报复性”反弹
国是直通车: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外贸、消费,哪一个会成为今年中国经济最强劲的拉动力?为什么?
刘晶:我们预计消费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并成为今年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到同比8%的水平,而因为服务性消费支持,整体消费增速将以更快水平增长。
首先,此前受到疫情影响的商业活动和消费需求有望得到释放,经济活动回暖也有助于提振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居民在疫情期间累积了大量“超额储蓄”。这些“超额储蓄”叠加房地产市场企稳有望带来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将对积压消费需求的释放形成有力支撑。此外,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经济政策的一大发力点。
制造业投资也或将成为今年另一个亮点。一方面,部分企业去年因为疫情及相应防控措施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推迟了投资计划,这部分投资今年或将有补偿式反弹。
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态势下,各级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一些海外企业也在考虑投资中国,从而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投资。同时,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数字转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发力,也会带来更多支持和推动作用。
继续出台刺激消费政策
国是直通车:大家对于疫情后消费好转有很大预期,要真正拉动消费,我们该怎么做?
刘晶:从政策上来看,一方面可以继续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延长耐用品(如新能源汽车)等大件商品的购置税减免政策,以及通过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着力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中低收入群体的信心和消费能力。
近期,我们看到一些大中城市推出刺激消费政策,财政部方面在年初也提到,“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些举措都将支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消费增长。
最后,预计政府将会推出进一步的房地产支持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去年四季度以来,除了为房企提供更强有力的流动性支持,一线城市以外的一些GDP万亿级城市也开始逐渐放开限购,房贷利率持续下调。预计政策效力会在今年持续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直接与住房有关,比如装修、家电等,房地产企稳将直接带动这部分消费复苏,并有望提振消费者信心。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
国是直通车: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已步入尾声,甚至有分析认为不排除今年美联储可能会降息,您如何看待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的影响?今年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如何发力?
刘晶:汇丰全球研究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再加息25个基点,但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这个利息水平,以确保控制住通胀,降息或在2024年出现。
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仍在持续,其经济状况已经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在实体经济层面,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会表现为出口放缓,当然这也是整个亚洲出口国家所面临的情况。而在金融层面,对中美利差收窄的预期已经反映在汇率及其他资产价格的变动上。
我们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重点关注经济增长,这将有助于推动复苏进程。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是其他的稳增长刺激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预算赤字率或从2022年的2.8%上升至3.2%。政府可能会继续强调新老基建投资,预计今年专项债发行量将超过去年,规模约为4万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央政府或将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
与此同时,预计仍在复苏过程中的领域,如小微企业、消费和服务业将获得进一步财政支持,比如延续及优化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等。
同时,虽然外部通胀压力仍存,经济复苏也将不可避免地加大消费和生产价格的上行压力,但我们认为中国通胀水平仍在可控范围,这也为央行提供了充足政策空间,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宽松(通过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然而,考虑到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周期持续分化,预计中国将更倾向于动用数量型工具: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全面降准50个基点,相当于释放约1万亿元额外流动性。
尽管进一步降息空间可能较为有限,但我们认为,关键政策利率(如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有下调5个基点的空间,从而发出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信号。此外,央行或将更多地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向清洁煤炭开发和制造业升级等重点领域提供再贷款额度,从而支持中长期经济增长。(作者: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