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15日讯(记者 吴雨其)“好的基金受投资者欢迎,所以规模越大的基金就越好。”近日一位来自上海的基民小张向财联社记者阐述了她的选基心得。
在小张看来,基金管理规模越大的头部机构拥有资源更多,业绩也会更好,加上多人买说明基金本身优秀。所以选规模大的买总没错。但近年来,不仅仅公募,私募产品的打脸事件也比较多。
记者整理了市面上有可比数据的3784家私募基金公司后发现,一些知名百亿私募今年以来收益率并不如非百亿私募。
(资料图)
百亿私募“掉队”年内收益排行榜
根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174家,较上月增加18家,环比增长0.08%;管理基金数量148,171只,较上月增加1,826只,环比增长1.25%;管理基金规模20.29万亿元,较上月增加510.11亿元,环比增长0.25%。
国内私募队伍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居于头部的各家百亿私募似乎有些“高处不胜寒”。
据朝阳永续定期数据显示,截止至3月10日,国内具有可比数据的3784家股票私募基金公司中,有3192家私募公司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占比超过8成。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50%的有14家,国沣资产以135.14%的收益率占据冠军宝座,达慧基金紧随其后,其年内收益率也高达115.50%。思想投资、锐耐基金、国票金控创投年内收益率均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涨幅榜前十的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均在0-10亿元之间。年内收益率前百名的私募名单中,竟无一家百亿私募。
具体来看,目前市场上97家百亿私募公司中,今年以来收益最高的是正圆投资,其收益率为10.30%,其次是恒昌弘德资产,年内收益率为10.14%。今年以来收益率最低的百亿私募是汐泰投资,收益率为-3.70%,清和泉资本收益率同样告负,为-3.19%。对比收益率居前的“小型”私募,这些百亿私募的表现似乎有点相形见绌。
若细分到产品来看,百亿产品的表现也略显逊色。数据显示,规模为0-5亿元的私募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为4.29%,而100亿以上的产品的年内收益率为3.90%,同样低于小规模产品。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看,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近5年年化收益最高的是亚鞅资产的张亮,为79.68%,其公司的规模为5-10亿元;百亿私募正圆投资的廖茂林位居第二,近五年年化为66.47%。而近五年年化收益前二十的基金经理中,仅有3位基金经理来自百亿私募基金,除了廖茂林外,其余两名是半夏投资的李蓓,迎水投资的卢高文。来自管理规模在5-50亿元私募的基金经理占据五年年化收益榜的大半江山。
百亿私募是不是不灵了?
为什么大规模的私募表现还逊色于小规模私募?马太效应失灵了?
谈及此,一家来自私募的投资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对于管理规模动辄百亿的私募管理人来说,更多采取的是高仓位,弱化择时的投资策略。例如景林投资等。在高波动的市场行情下,遭遇的回撤也相对高,他们更多的是去承担波动去带来超额收益,因此这类管理人不能只看短期收益,需要用长期投资来印证高额回报。”数据上也可见一斑,正圆投资近三年的收益率为168.28%,半夏投资则为144.02%,佳期投资为99.84%,均为较高水平。
上述研究员进一步表示,“规模大的基金有着‘船大难调头’的特点,规模大了则会牺牲一定程度的流动性。核心资产处于高仓位之下无法灵活管控,若遇到极端行情,淡化择时的策略往往很难应对。”
华安证券的一组研究数据表明,以20亿资金规模为例,仓库持有5%的仓位,约1亿元。按照300亿元市值股票0.5的换手率,单日成交占每只股票成交金额的10%。基金转仓需要6.7个工作日。
当基金规模达到500亿时,基金经理换仓需要166.7天。但如果调仓时间减少,对市场的影响会更大,增加交易成本。因此,从交易角度来看,大规模基金交易的换手率较低,选股思路偏向中长期配置。
一家中型券商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基金行业马太效应还是存在的,一些百亿以上的私募投研团队比较庞大,相对于规模较小的私募有一定的投研优势。另外,收益率居前的管理基金数量也相对较少,相对而言也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对于基金经理,他表示,“私募基金经理的业绩成长红利期在5-50亿元,在此阶段里更容易博取更好地阶段性超额收益。基金经理而言,需要持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才能更好的承载更大的管理规模。”
(财联社记者 吴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