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今日跌停!
(资料图片)
130亿世纪大收购,30亿火线增资,18.2亿的股权拍卖,最后只剩:格力钛(珠海银隆)2022年底,净资产2.37亿。
谁来为这场豪赌造车买单?
五一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晚上,格力电器的2022年年报挂到了深交所,营收净利,微涨。但子公司很糟心。
曾经的珠海银隆新能源,现在的“格力钛”,2022年度净亏损达到19亿元,导致整个公司净资产,从年初的21.47亿元,缩水到2.37亿元。
格力钛2022年经营数据(格力电器年报)
2021年,格力电器以18.28亿元,拍下珠海银隆30.47%的股权,按照现在2.37亿的净资产,对应下来的净资产只剩7221.39万元。
格力电器18.28亿的拍卖投入,已经亏掉了17.55亿。
2016-2017年,董明珠个人累计“出资”23.4亿元,拿下珠海银隆17.46%的股权,按最新的净资产,对应只剩下4138.65万。
董小姐的23.4亿投入,亏掉了20多个亿。
130亿收购,18亿拍卖
2016年10月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曾经剑拔弩张,搞出了史无前例的130亿并购失败。
所以5年后,有人抄近道绕过了股东大会。
结果都是一样,格力一定要买下珠海银隆。
2016年9月,格力电器抛出收购方案,拟出130亿元,购买珠海银隆100%股权。
本来这是一场银隆老股东的套现盛宴,但遭到了格力中小股东的奋起反对。
2016年10月28日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投票环节遭到广大投资者前所未有的抵制,围绕这次130亿收购形成议案中,有28个议案和子议案,未获得通过。整个并购胎死腹中。
董明珠在那次股东会上,发表了一番情绪激动的言论,现在视频在网上依然能看到。
两个月后,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带着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共30亿资金,入股了银隆。
但接下来5年,银隆依然一地鸡毛。董一度以侵占资产为由与银隆原创始团队发生纠纷。
2021年8月底,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了一场网络拍卖。
三家公司持有的珠海银隆3.3619亿股被挂出,起拍价18.28亿元,平均每股5.43元。
格力用起拍价拿下了这批股权,成为珠海银隆的第一大股东。
没有竞争对手。
三个月后,珠海银隆新能源,悄然改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了上市公司格力电器控股的子公司。
再回看2021年8月30日,格力以18.28亿元参与拍卖,没有中小股东投票,这就避免了当初遭遇小股东用脚投反对票的结果。
股权拍卖的当天,格力电器召开董事会,董明珠本人回避表决,7名董事以6张赞成票火速通过了参与拍卖的议案。
拍卖背后暗藏对赌纠纷
格力刚公布的财报显示,格力钛(曾经的珠海银隆)2022年净利润为-19.05亿,净资产只剩2.37亿。
从40亿净资产估出130亿的估值,到30亿增资,再到2021年的18亿拍卖,最后,核心数字就是亏损19亿,净资产仅剩2.37亿。
据格力电器2022年年报数据:格力钛(珠海银隆)
总资产250.24-总负债247.86亿=净资产2.37亿元
2016年,曾经摆到格力股东大会上,是珠海银隆亮眼的财务数据。
2015年、2016年1-6月珠海银隆营收都接近30亿,净利润接近4亿。净资产40亿,估值130亿,看起来并不过分。
殊不知,珠海银隆的40亿净资产和营收,是短时间内用对赌式融资和国家的新能源补贴吹起来的泡沫。光2016年,银隆就拿到了21.35亿的新能源补贴。
而对赌式融资,根本就没摆到当时的台面上公告。
随着2016年的收购失败,珠海银隆开始急转直下。虽然董明珠带人增资30亿,但此后5年珠海银隆依然巨亏几十亿。
格力电器草率拿18.28亿拍卖,还有一份隐藏代价,在拍卖后半年就开始揭晓。
阳光保险正在,一直在,找“格力钛”要债。
早在2015年12月,阳光保险出资10亿元入股珠海银隆,并约定了业绩对赌。后因珠海银隆业绩不达标,阳光保险要求珠海银隆与原股东承担补偿责任,诉求金额是原来的本金10亿元及利息1.5亿元,总计11.5亿元。
与阳光保险类似,珠海银隆的原小股东中,存在这样“明股实债”业绩对赌协议的小股东,还有另外7家,投入的本金是11.1亿元,加上阳光保险的10亿,总计是21.1亿元的入股本金,实际是“明股实债”性质的对赌借款。
阳光保险向珠海银隆投入10亿,一开始追求的并不是1.5亿的利息,而是,7个多亿的收益。
2016年9月,格力电器抛出收购方案,拟出130亿元,购买珠海银隆100%股权。
当时珠海银隆有21名股东,其中阳光保险获得格力给出的对价是17.48亿元(股票形式支付)。如果收购方案通过,阳光保险的10亿元出资,获得的收益(税前)将达到7.48亿元,收益率74.8%。
入股时间才一年,收益率74.8%,原本这是一场暴利的盛宴。但是广大投资者的眼光是雪亮的。
130亿并购被抵制。
但时间证明,中小股东当初的抵制不管用。
2021年,格力电器通过拍卖获得珠海银隆股权,加上董将自己持有的银隆股权的投票权委托给格力,使格力电器最终还是成为了珠海银隆的控股股东。
作为格力电器的子公司格力钛(珠海银隆),现在雪上加霜,不仅净资产已缩水到只剩2.37亿,还要面对阳光保险等一波投资人的退股和索赔。
从最早的130亿收购草案,到董明珠个人2016年底入股珠海银隆,再到2021年股权拍卖,历时已经有5年时间。
格力电器方面试图拿下、和最终拿下这块问题资产之前,自始至终,没有信披珠海银隆背后涉及到巨额的对赌。
跌停背后:造车大败局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2年6米以上的客车销量排名,一名的宇通客车24892辆,第二名中通客车8957辆,第三名苏州金龙7741辆。
格力钛(珠海银隆)2022年6米以上客车销量为1789辆,同比上一年减少了11.65%。
曾经珠海银隆也有高光时刻。
2015年,当时的珠海银隆宣布建成3大生产基地,可年产纯电动车3.3万辆,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一年销售订单达到7000辆。
13万辆的产能,想法曾经很丰满,但最高峰时银隆只卖到过一年接近7000辆。
如今从7000辆,到了1700辆。
2018年,珠海银隆的创始人魏银仓,远遁美国。
魏银仓是河北武安市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河北从事汽修、铁矿和高速公路等业务,后前往美国,2004年左右到珠海,涉足房地产开发。
格力钛(珠海银隆)原创始人魏银仓
魏银仓的另一条线,是在2009年底,成立了格力钛-珠海银隆的前身,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仍统一称珠海银隆),早期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000万元。2011年,珠海银隆拿到了首笔外部投资——中科沙钢创投的2.16亿元。此后逐步开始向新能源车方向转型。
2011年,珠海银隆收购美国公司奥钛(Altair Nano)控制权,宣称获得了钛酸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又在2012年至2013年,先后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获得了生产资质。
问题的关键,是这家美国奥钛,成立了35年,从没盈过利,尝试了多种业务,最后宣称取得了一项“钛酸锂”电池的技术。这也是珠海银隆收购的核心资产。由于没有交易额和市值,在被魏收购后,美国奥钛于2014年提出主动退市,在粉板市场交易。
对此,魏银仓称:关于美国奥钛的负面消息及35年历史上没有盈利,都是事实。这是因为原公司布局军方市场,布局民用领域过晚。
“咱们(珠海银隆)收购他就是冲着技术去的。现在技术已经买回来、专利已经买过了,都掌握在手里。”
“钛酸锂”电池+造车资质,成为魏银仓新能源造车故事的融资底本、故事核心。
格力130亿收购失败,董明珠带队30亿增资之后,魏银仓的银隆故事很快走向了尾声。
运营方面,2018年年初,银隆新能源被爆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5月,多家媒体报道银隆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珠海银隆宣布裁员44%,人数达8000人;7月,南京银隆产业园由于和业主方的纠纷未平,一度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2018年11月份,珠海银隆创始人和大股东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被曝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
2018年12月,魏银仓从香港前往美国。
但接下来,董明珠和格力没能把魏银仓的“钛酸锂电池”故事讲好。
2016年10月格力电器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宣称,钛酸锂是中国惟一,甚至是最先进的技术,“使用寿命、温度宽度没有一个电池能够能从技术角度来跟他抗衡,或者比他强,还没有。”
董明珠认为:出于优秀的安全特性,用户会买账钛酸锂大巴车,这将占据中国一半的市场。卖到世界上,至少也有10万辆大巴订单,这还是保守估计。
但钛酸锂电池并不是新技术,新能源业内人士认为,钛酸锂电池具有安全、耐低温、充电快、寿命长等优点。
不过要命的是,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有能量密度低、电池重量大、续航里程短、价格昂贵等缺点。
家用太贵、太占空间。
权衡之下,银隆的量产重点是钛酸锂电池化的公交车、客车,但问题还是价格昂贵:金龙、宇通等车企的主流产品,都在70万左右及以下。银隆的某些车型定价直接达到100-200万。
魏银仓时代,银隆的核心利润在于补贴。魏银仓曾对外介绍,银隆客车“双层车连车架200多万,国家补贴之后100多万。(如果不算补贴,售价则为)200多万,现在出口都是200多万。”
公开数据显示,银隆新能源车的补贴存在一个逐年退坡的现象:2016年最高时单辆车补贴可达50万元/辆,但到2017年、2018年分别为20万/辆、12万/辆。
2019年初,董明珠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曾痛批中国车企粗制滥造。节目结束不久,银隆新能源就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量产车——银隆艾菲,一款对标别克GL8的MPV,补贴前指导价为43万元。
这背后,珠海银隆曾推出过纯电SUV、MPV等面向家用市场的车型,但都无疾而终。目前,银隆(格力钛)的官网中商务车类目,MPV车型“艾菲”的影子也消失了,只剩下电气化改装的考斯特。
2023年起,延续13年之久的新能源“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历史,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0.7万辆,同比下降2%,销量创近年同期新低。这对格力钛的未来将有更明显的冲击。
从130亿收购,到年年亏损,净资产只剩2.37亿。
2016年10月28日股东大会,否决。
2023年5月4日二级市场,跌停。
对于这场有关珠海银隆的豪赌,格力电器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们,一直在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