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央行发布4月份金融及社会融资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4月M2同比增长12.4%,较上月有所回落,M1增速略有回升。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从结构上来看,住户贷款依旧疲软。
此外,4月社融同比增长10%,保持两位数增速。
【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住户部门存款在4月出现明显回落。数据显示,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减约49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3个月的同比多增。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增长之后,4月金融数据总体上较为平淡。这表明,宏观经济虽然正在恢复,但稳增长、扩内需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持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更有力地推动经济继续转好。”董希淼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居民储蓄意愿降低,M2增速略有下行
具体来看,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4月M2增速相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与此同时,M1增速略有回升,M2与M1的“剪刀差”较上月缩窄0.5个百分点。
对此,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王先爽表示,这显示出居民部门前期累积的超额储蓄开始向企业和政府部门回流,实体流动性循环在逐步畅通,相较于去年实体循环堵塞状态大幅改善。
对于M2同比增速回落原因,申万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贾东旭认为,核心在于前期持续贡献的居民贷款转负。
此外,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减少5000亿元,结束了连续13个月多增阶段,也成为M2同比再度回落的主要来源。受此影响,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针对4月住户存款减少的原因以及这部分存款的流向,分析人士观点不一。
董希淼分析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稳定、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居民投资理财意愿逐步恢复,部分存款回流到资本市场、理财市场。
此外,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居民还加大了对与黄金相关的资产配置。同时,这也与一段时间来存款利率不断下行有关。
“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是季节性波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则认为,因为银行倾向于让理财产品在季末到期,使资金回流成存款,以应对考核,然后在下季初发行新的理财产品承接,因此居民存款在季末季初经常出现波动。
与此同时,中金固收分析师韦璐璐则倾向于认为“除部分居民存款重新流入理财外,另一方面或是由于居民仍在积极还房贷”。
从调查数据来看,人民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比上季减少了3.8个百分点;而倾向于“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分别比上季各增加0.5和3.3个百分点。
信贷投放放缓,住户中长贷再现负增长
在经历了一季度信贷“开门红”后,4月新增信贷环比出现季节性回落,同比则延续多增。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
对此,董希淼认为,4月是信贷投放的“小月”,一季度人民币贷款超常规增长10.6万亿元之后,4月人民币贷款增速放缓,符合预期。
王先爽也分析称,目前经济恢复主要源自内生消费和服务,会相对缓慢持久,对信贷依赖度较低,且一季度信贷大幅高增对全年信贷需求有一定透支,所以4月份信贷动能回落也是合理的。
从结构来看,信贷需求仍然呈现“企业强,居民弱”特征。一方面,4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占4月总信贷增量比重高达92.8%;另一方面,4月住户贷款则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与“房地产销售”相关的中长期贷款亦减少1156亿元。
程强分析,信贷回落有三个原因:一是,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很大,4月开始信贷任务压力不大,部分银行更加重视收益率;二是,年初地方政府稳增长意愿较强且贷款利率很低,部分城投项目融资前置,导致4月起融资需求回落;三是,地产销售在4月明显放缓。此外,以上三个因素的影响在5月仍在持续。
需要关注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是时隔一年再次出现负增长。“这与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在3月冲高之后回落的趋势基本一致。这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未有显著改变。”董希淼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社融方面,初步统计,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4月新增社融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从各细项来看,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债净融资、委托贷款构成了该月社融增量的主要支撑项。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董希淼认为,应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进行降准降息,长短结合、量价并举,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并将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