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丽新 陈 潇
出险房企退市序幕正在拉开。6月6日,昔日“四川地产一哥+千亿元房企”*ST蓝光终止上市暨摘牌。至此,继港股房企新力控股被除牌后,A股出现第一家退市房企。接下来,面临退市的房企名单将进一步拉长。
(资料图)
据中银证券统计,当前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股价跌至1元附近或以下的上市公司中约26%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2家上市房企面临“1元退市”的风险,其中有8家已锁定“1元退市”(即面值退市)。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高杠杆企业风险不断暴露,行业进入加速优胜劣汰阶段,部分房企正在为过去高负债、高杠杆的经营模式买单,导致部分出险房企锁定退市,且该阵营有不断扩大趋势,这为其他出险房企拉响了警报。”多位业内分析师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触发强制退市,信用、融资以及存货去化压力将倍增,甚至会演变成企业生死劫。当下,出险房企必须积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出售旗下资产、引进战投等方式,解决债务问题,促使企业尽快回归常态化运营轨道。
多家“千亿元房企”
陷退市倒计时
出险房企陷入退市倒计时,并不在行业意料之外。早在今年4月份,前江西“千亿元房企”新力控股在港交所被除牌,成为今年上市房企退市第一股。进入5月份,曾经的百强房企佳源国际控股被香港高院颁布清盘令,也引发市场热议。
事实上,今年以来截至6月6日,A股数十家房企股价跌幅均超过50%,其中已有9家房企股价跌破1元面值,还有不少房企股价在1元至2元之间徘徊。
“从今年行业情况看,出险房企已陆续陷入退市倒计时,而且仍将继续。”某房企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下,资本市场对房地产行业预期走低,部分房企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命运。
“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房企多数是出险房企,原因包括两类:一是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即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二是财务类强制退市,年末净资产为负值。”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退市是上市房企经营恶化的结果,也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过程。
“过度杠杆、市场销售危机、融资不畅导致房企自2021年末起陆续出现债务危机。”同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无法实现正常经营,项目无法正常推进,进一步蚕食了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加速了房企财务状况的恶化。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当前单个企业难以‘力挽狂澜’。一旦摘牌,企业的股票会转去股转系统。”陈舒进一步称。
股东增持
能否挽回颓势?
即便艰难,但在退市面前,多家房企亦在努力“自救”。
短期来看,在二级市场抛出高管或股东增持公司股票计划,让投资者和市场看到大股东或管理层对企业重整势在必得的决心,是挽回颓势的“利器”,但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尚存太多的不确定性。
以*ST新联为例,公司5月18日公告称,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书》〔(2023)京01破申461号及(2023)京01破申461号之一〕,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5月19日,*ST新联股价跌至0.97元,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宣布对公司增持1亿元至2亿元,并在5月22日起的三个月内实施完毕,5月22日至6月5日,*ST新联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股价回到1.67元,但这也仅是暂时喘了一口气。
另一通过大量增持获得片刻喘息机会的是*ST泛海。从今年5月5日首次发布增持公告至6月2日,*ST泛海的大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增持数量已经超过了1.1亿股。6月2日,*ST泛海再度发布增持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计划自2023年6月5日起(含2023年6月5日)3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持金额为5000万元至1亿元。
在业内看来,上市公司通过股东、高管增持或公司回购,以挽救股价重新回到1元之上,实则是为引入战投完成重整争取时间。对于重整进度,*ST泛海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正持续与潜在投资人对接洽谈,并且已有部分投资人表达了在重整框架下的投资意愿。
“管理层可以采取增持、注资等手段增加债权人的信心,但化债和恢复销售仍是破题关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出险房企可以聘请专业团队协助,尽快让债务重组方案落地。
“引战重组”
是一道难题
事实上,从出险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债务重组事宜就已摆上案头。不管是整体债务重组方案,还是从单个出险项目层面出发,开发商与债权人一对一谈判达成和解,每个出险房企运作方式不同。但总体而言,困难重重,效果欠佳,这与楼市回暖程度以及内外部经济环境都有关系。
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综合来看,合并重组是缓解目前出险房企面临退市危机的有力举措。
“以泛海控股和新华联控股为例,旗下优质资产并不少,但却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许多资产不能及时变现,重组重整或为唯一出路。”黎乃超表示,但在这期间,能否引入合适的战投,是摆在众多出险房企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这背后是对房地产未来预期的不明朗,投资人都在观望。
在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看来,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房企要摆脱危机,政府、债权人、战略投资者等多方的支持和合作至关重要。
“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处于困境的企业重组方式包括政府注入优质资产、债务重组、资产剥离、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优化管理团队等。”黄立冲表示,不过,上市房企试图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和尽量变现物业资产来应对困境,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效果也欠佳。
“在市场对房企持谨慎态度的情况下,吸引战略投资人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此外,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物业资产的潜在买家可能会更加谨慎,导致交易时间变长。”黄立冲表示,同时,房企在变卖物业等资产时,可能面临估值损失,也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表。
“出险房企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投资方等方式增加股本金,或置入高价值资产,拓展高潜力业务等方式,可以提振公司估值,避免股票退市。”刘水表示,但是投资人信心仍未恢复,寻找投资人将是较为困难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房企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政策优势,收购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的优质资产,从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黄立冲表示,此举也有利于增强出险房企现金流和改善其资产负债表。
更重要的是,不管重组之路如何难走,遭遇“面值退市”的房企以及处在退市危机边缘的房企,都需尽快有所动作。从当下地产板块走势来看,强制退市,已成为悬在出险房企头上的一把利剑。那么,这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对行业未来
影响几何?
退市对出险房企而言,实为雪上加霜,但并不意味着破产。
“退市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是股票交易受到限制,但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因触及“面值退市”被停牌,ST泰禾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旦最终触发面值退市,公司将进入三板市场,但仍然有机会重新回归主板上市。公司仍然希望通过未来一系列举措,回归主板上市。
“退市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公司融资渠道受限,增加公司资金链紧张的风险,影响公司投资活动;二是公司价值的估值降低,股东利益受到损害,影响投资人信心;三是公司的声誉受损,从而拖累品牌和产品的美誉度、忠诚度,对项目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刘水表示,此外,对于出险房企的投资人、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退市导致的公司重整困难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将限制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部分出险房企的退市,对整个行业而言,仍需理性看待。
“短期内,房企退市发生,市场对于地产股的关注度将降低,在无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整体融资通道也会继续受到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不足。”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夏亦丰表示,“但我们认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
夏亦丰进一步称,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地产公司。此外,此次有退市风险的房地产公司在整体板块内的权重影响不大,市值占比仅有2%。房地产行业“强者恒强”的现状将持续深化,优秀企业长期价值犹在,不应因个别企业问题否定整个行业。
黄立冲表示,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退市危机和清盘呈请或影响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信心,投资者会更加谨慎,对房地产市场持观望态度,从而影响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量;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优胜劣汰将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在整合与淘汰过程中,实力较强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推动行业风险出清,走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