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视角下的储能
在投资者眼中,储能行业前景光明、朝气蓬勃。
“储能产业是较大的投融资风口”“每天都有投资人来找我们洽谈”“我们马上会公开融资情况”……近日,记者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注意到,资本热议储能的声音不绝于耳。
(资料图)
2022年是储能产业发展元年。今年,行业高速发展势头仍在延续。在投资者眼中,储能行业前景光明、朝气蓬勃。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未来二三十年,储能行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各细分领域都值得投资”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发布的《2023中国储能产业创新力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共有上百家储能行业相关公司成立。其中,有43家储能技术服务公司、54家电池公司和7家抽水蓄能公司。在二级市场,目前A股储能板块相关上市公司达293家。去年,资本市场对储能板块高度关注,市场热点事件在细分赛道轮番上演。
记者采访发现,跻身储能赛道的不仅有传统电力企业,还有中国石油、三峡集团、小米、明阳智能、格力等50余家其他行业的佼佼者。为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占领市场,跨界企业纷纷选择与传统电力企业合资建立子公司,或者收购储能相关企业。例如,去年5月,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定增+委托表决权”的方式拿下科陆电子控制权;去年12月,昆仑万维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宁波点金及昆诺天勤分别出资,获得绿钒新能源60%股权。
“相关年报显示,近期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化工公司投产的项目均与新能源相关。”金石投资执行总经理栾培强表示,“深入研究后,我们也选择了储能赛道。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储能各细分领域都值得投资,它们只是投资收益率和安全性不同而已。”
在险峰长青新能源投资人骆潇濛看来,新能源产业链长、方向多,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矩阵,其中的投资机会很多。整个储能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去年热钱炒作退潮,二级市场可能会在短期内回调。但风险投资看重的是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不应被短期情绪左右。”
华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党政表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储能是基石,不可或缺。新型储能细分赛道众多、技术形式多样、应用场景多元,机遇多的同时投资难度和挑战也很大。
要警惕包装出来的“新技术”
储能到底怎么投?究竟该投应用场景还是上游技术?党政认为,业内对储能投资的大致方向已形成共识,但对具体哪些技术的投资价值更高仍未达成一致。“目前,我个人比较重视新材料,材料进步是储能产业进步的基础推动力,更是降本增效的核心推动力。此外,先进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新模式,‘核心技术+模式引领’将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
智光储能董事长姜新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电力行业已难以找到一个比储能更具投资价值的领域,跨界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都挤在储能赛道。资本涌动之下,要充分警惕包装出来的“新技术”混迹江湖搏眼球。“储能行业拼得是可靠性、效果与持续发展力。要避免‘为创新而创新’,行业要以实效来验证创新,资本市场与储能行业需理性融合发展。”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储能投资要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颠覆性技术,二是卡脖子技术。
锂电池仍是热点
采访中,记者发现,因技术成熟,锂电池产业备受资本关注。
《报告》称,2022年,锂电池投融资案例达58件、参与投融资的企业近43家,目前已公布的总投资额达3150.87亿元。
例如,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月、5月分别在湖北孝感和宜昌投资锂电池产业园项目,累计投资规模达1050亿元;亿纬锂能更是投资了4个百亿元级包括锂电池在内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26亿元。此外,远景科技、蜂巢能源、欣旺达等电池企业对锂电池的投资也达到百亿元级。
“未来3-5年,以磷酸铁锂为主的锂电池仍将是主流技术及市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栾培强表示,在锂电池储能系统中,目前最吸引投资者的是集成及电芯。从今年1月的数据看,电芯在整个储能系统价值链中的占比最高,达65%左右。“我们会抓价值最大的领域配置资本,也会更关注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企业。”
不过,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更具成本优势。刘勇介绍,在技术和资本推动下,多家企业已开始准备量产钠离子电池,未来需在储能示范项目和低速电动车上做广泛验证,通过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和经验积累,优化制造工艺、产品品质和产品价格。
文 | 本报记者 苏南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编辑 | 李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