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号,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到5.25%不变,这也就意味着美联储将在6月暂停加息,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10次,累计加息500个基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美联储踩下急刹车,暂停加息的呢?
很多人认为是美国5 月份的经济数据决定美联储6月暂停加息,其实,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先看美国5月份的经济数据,6月13号美国劳工部公布了5月份的经济数据,CPI降到了4%,超出市场预期,尽管4%相较于去年6月的9.1%已经少了一半多,但是和美联储既定的2%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换句话说美国5 月份的CPI数据压根就没达到美联储的心理预期。
【资料图】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鲍威尔在之后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无一人认为今年会降息,通胀并没有真正下降,由此可以证明,6月份的暂停加息和美国5月份的CPI数据没有一点关系,那和谁有关系呢?和这次的美债上限被提高有关系。
众所周知,6月初美国联邦政府提高了债务上限,这无疑给即将违约的美债又续上了命,随着债务上限提高,美国联邦政府又可以肆无忌惮的借钱了,据公开数据统计,就在美债上限僵持阶段,美国联邦政府的账户可用于支配的现金只剩下了228.92亿美元,堂堂一个超级大国,钱包却只剩下那么点钱,说出去多少有点尴尬呀!
更严重的是,即将在6月份到期的美债规模却高达1,863亿美元,这足足是美国财政部账户余额的8倍多呀,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先后到期的美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这么大的窟窿怎么填?
美国联邦政府只有通过发债借钱,可问题是,美联储激进的加息策略,就像往市场扔了一台巨型的抽水机,持续不断的抽水已经让市场出现了美元荒,一边是联邦政府需要美元,一边是市场出现了美元荒,要是搁以前,美联储可以开动机器印钞放水,分分钟解决联邦政府缺钱的问题,但是现在高通帐的压力下,美联储不敢也不能印钞放水,那如何解决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联邦政府提高债券的收益率,债券收益率提高就意味着联邦政府借钱的成本变高了,可现在美国只要能解决眼下的问题,谁还管成本高不高呢,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美联储再加息的话,那不仅更会抬高联邦政府的借债成本,搞不好可能会借不到那么多的美元,要知道美国债务违约可比高通帐更严重!
所以6月初美债上限一提高,接着就是美联储宣布6月暂停加息,换句话说这次暂停加息更像是给美国联邦政府发债借钱让路,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啥鲍威尔会反复强调FOMC中无一人认为今年会降息,翻译过来就是,让联邦政府借到钱,度过美债危机只是暂时的,继续加息收割世界韭菜才是主旋律。
美国越是这样,越是证明他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麻烦,为啥这么说呢,众所周知截止今年底,先后到期的美债规模将高达1.57万亿,如果再加上联邦政府的日常开支,则意味着今年联邦政府将要从市场上抽走2万亿美元来填补财政账户的窟窿,所以此前华尔街日报曾将这次联邦政府的发债,称为新债海啸。
另外据美国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这波新债海啸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亚于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换句话说,尽管美联储6月暂停了加息,但联邦政府新发的债券却起到了加息的同等效果,这对于美国银行业而言无异于是晴天霹雳,为啥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此前由于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导致今年以来,美国银行也发生了挤兑潮,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以及第一共和银行先后倒闭,另外据华尔街的统计,截止目前,美国仍然有超过2,000家中小银行面临爆雷的风险,恰逢此时美国联邦政府又要从市面上抽走2万亿美元的资金,随着新债收益率的升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储户从银行取出钱来购买美债。
据花旗银行的预估,此次新债海啸,将会使美国银行业在未来三个月内出现至少5,000亿美元的溃逃,如果银行业一旦发生大面积的爆雷,那么届时美国的经济将面临金融危机、高通胀、美元荒和债务问题多重压力,所以美联储先暂停加息,给银行业留一口气,以应对接下来的新债海啸,但不管怎么说,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基本上算是无解了。
因为即便是银行能度过新债海啸危机,可接下来,还得面对美联储的两次加息,根据美联储加息路径点阵图预测,联邦基准利率将上升至5.5%到5.75%的区间,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美联储有可能会有两次加息,受此影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什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示,进一步加息会加剧银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面临资产负债表恶化和存款外流等问题的银行。
。
当然,比银行业危机更可怕的是,持续不断的加息推高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借贷成本,据统计 2022年全年美国联邦政府借贷利息成本足足上涨了41%,另外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成本,将从8万亿美元增加到10.4万亿美元,换句话说美国的债务雪球不仅会越滚越大,甚至连利息支付都将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早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德里曼就曾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国债务经济其实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庞氏骗局,这句话道出了美国经济的本质,随着债务上限提高,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国银行业危机逼近,或许美国经济的大麻烦才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