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0日讯(记者马先震)今年年初,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对去年我国出口形势做了总结。在这份2022外贸总结中,出口新动能得以全面体现。
2022年,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
“电、光、锂”据此被称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打开了我国新能源企业全球发展的大门,包括整车、锂电池、光伏、充电桩、储能……中国新能源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市场布局。
(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公布2023年一季报,其净收入为36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同时正在推进“光储充+虚拟电厂”一体化建设。财报还显示,能链智电已经收购香港光伏产品一站式服务商香港光电,由此切入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市场。这一收购动作背后,透露出能链智电意欲以香港为“桥头堡”,通过在香港地区进行业务“试水”,为其打入全球市场积累经验。
新能源企业争相“出海”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0%;2023年1-4月,中国车企出口新能源车52万辆,同比增长112%,新能源汽车出口占中国汽车整体出口金额的比重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1.6%。其中,比利时、英国、挪威等欧洲发达国家,以及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两大主要市场。
除了产品出口,工厂“出海”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5月中旬,有消息称王传福现身越南并考虑投资。此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力邀比亚迪到本土建厂。
长城汽车也在近期宣布将在泰国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新电池包组装厂,并考虑在泰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研究电动皮卡。
据报道,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为了吸引中国新能源企业带领产业链“出海”,会为中国的企业提供用地、纳税等方面的支持。
能链智电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之一,似乎也表现出了进军海外的“野心”。
据能链智电官方公众号近日消息,能链智电全资子公司DadaAuto,已经与香港光电控股有限公司(SinopowerHoldingsInternationalCo.Limited,以下简称“香港光电”)及其股东签署协议,将通过DadaAuto收购香港光电89.99%的股权,预计本月内将可完成收购交割。
香港光电是香港地区最大的屋苑及工商业屋顶太阳能项目开发和建设企业,目前开发建设的项目规模占到香港屋苑及工商业屋顶太阳能已开发市场的30%。据了解,新能源是香港政府致力发展的行业,一直在大力补贴光伏发电和新能源车,尤其是利用小区和商业楼宇楼顶发展光伏产业。已经公开的测算信息称,香港光电未来四年有望给能链智电贡献超过24亿港币的收入,这将给能链智电带来不菲的财务贡献。
但能链智电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有分析称,能链智电更看重的,是要“借道”香港光电,进军海外新能源市场。
目前,在能源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际新能源产业正在延续中国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海外电动汽车发展迅猛,跟进中国发展节奏,加速“油改电”进程。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电动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已从2020年的不到5%上升到2022年的14%,并有望在今年进一步增加到18%。而到2030年,中国、欧盟和美国电动汽车占总汽车销量的平均份额预计将上升到60%左右。
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变革迫切需要新技术和模式引领,能链智电在新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光储充”一体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样本,这将迸发出巨大的市场机遇。
能链智电成长“样本”
梳理能链智电的成长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野心”是一点点“膨胀”的。
据了解,能链智电的母公司能链,最早从数字化加油业务起步,初衷是想要优化加油站油品供应和加油服务链条上的“痛点”,提升加油、供油效率和效益。这一业务支撑了能链核心团队最初的创业梦想。
但是,电动汽车始料未及的发展速度,以及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让能链嗅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专注新能源充电服务的能链智电应运而生。
按照官方的说法,能链智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产业链各方提供行业级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手段连接产业上下游,为充电桩制造商、充电场站运营商、主机厂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规划设计、选址咨询、EPC工程、互联互通、运营运维、场站管理等。在这一战略设计下,能链智电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产业链条,并在2022年6月成功实现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
业务层面,截至2023年3月31日,能链智电已连接5.5万座充电站、57.5万把充电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7%和84%;单季度充电量达到10.23亿度,占全国公用充电量的21%。
体现在财报上,2022财年,能链智电净收入达到9280万元人民币(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77%。而2023年第一季度,其发布的未经审计的净收入为3620万元人民币(53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如此看来,一季度净收入就已占到2022全年的39%。
从财务报告看,能链智电的收入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基本盘来源于其覆盖网络的充电量收入和EPC业务,体现其战略拓展能力的储能、虚拟电厂乃至全球化发展等所带来的想象空间,或许才是吸引国际资本的更重要因素。
今年年初,能链智电与海博思创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携手发力储能业务。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江苏)国际储能大会上,能链海博针对工商业、家庭用户、私桩共享、公共运营等场景的储能需求,向业界展示了液冷储能一体柜、预制舱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堆叠式储能等多元化储能设备。
近日,能链智电发布了虚拟电厂产品,并与京能国际、清能互联两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充电站建设运营、分布式光伏、储能以及光储充、绿电交易、虚拟电厂等方面共同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在业务出海方面,能链智电一直在加速国际化步伐。在德国慕尼黑电动车充电设备展上,能链智电携自主研发的自动充电机器人、多款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参展,逐步向国际市场进行渗透。
能链智电的战略和业务动作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有着明确的业务逻辑:以充电服务为核心,向着更为广泛的新能源服务领域进行延伸拓展,业务之间能够相互协同和反哺,从而进一步激发业务更大潜力。这也吸引了景顺旗下的InvescoWilderHillCleanEnergyETF(代码:PBW)的重仓买入。这也是PBW第二次押宝充电服务标的。2020年,PBW重仓持有的充电企业BlinkCharging,年内最大涨幅达2561%。
而在不久前的5月31日,能链智电宣布完成了3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的增发,投资人包括香港郑氏家族第三代郑志刚及港股老牌上市公司中誉集团等。
对于包括能链智电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企业而言,在完成了第一步“走出去”之后,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融进去”和“扎下根”,这就需要企业稳扎稳打做好产品和本地化服务,并借助国际资本力量,实现业务版图海外全面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