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深氪新消费第1170期分享:一直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苏泊尔,其作为国货之光的故事愈来愈远了。
作者|沐九九
(资料图片)
编辑|黄晓军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网络
29岁的苏泊尔站在了中年危机的路口。
近日,有多名网友爆料称,自己购买的苏泊尔烧水壶拆开后里面含有蓝色塑料薄膜,疑似厂家组装时忘了揭掉。无独有偶,在黑猫平台上,苏泊尔炒锅开裂、苏泊尔热水器突冒火星爆炸等投诉层出不穷。
即使近年来出现在新闻上,也是品牌因质量问题被点名批评:
2022年,苏泊尔卫浴生产的不锈钢感应龙头抽检不合格;
今年年初,苏泊尔卫浴生产的淋浴用花洒检出“流量均匀性、管螺纹精度”等2个项目不合格……
曾经的国货之光怎么不行了?
01
从代工到自建品牌
苏增福一路促成苏泊尔
苏泊尔的过往辉煌是有目共睹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退伍的苏增福去往陈屿镇供销社成为了一名供销员。在做了5年时间的供销员后,苏增福被提拔到了陈屿镇农机厂工作,并一路上升至厂长。此外,他还担任了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的厂长,后者正是苏泊尔的前身。
由于当时金鸡牌高压锅已抢先占据了高压锅大部分市场份额,和玉环高压锅一样的“杂牌”高压锅销量并不好,只能作为金鸡牌高压锅的陪衬。
1988年,“金鸡”更名为“双喜”。苏增福找到机会,亲自去沈阳与双喜厂谈合作,最终以每年交纳500万元品牌使用费作为代价,拿到了为双喜压力锅代工生产的机会。靠着双喜压力锅在国民心目中的知名度,玉环压力锅配件厂分到了一杯羹,开始扭亏为盈。
图源:网络
直到1994年之前,玉环压力锅配件厂一直在贴牌生产“沈阳双喜压力锅”。
这期间,苏增福敢为人先,不仅贷款200万元从国外引进了高压锅生产设备,还有意在双喜高压锅的“双喜”前加上“玉环”两字,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因为产品质量的优越性在国内建立了知名度。
到1994年的时候,玉环厂已经成为全国压力锅行业里规模最大的企业,在产量上甚至比沈阳双喜压力锅厂还多一倍。
也正是在这一年,苏增福渐察品牌代工的危机,和儿子苏显泽共同创立了苏泊尔公司。果不其然,当年年底沈阳双喜就正式停止了贴牌许可。
当时,由于国内压力锅爆炸事件频发,国家制定和颁布了新的产品标准,此时的苏泊尔因率先执行新标准,于1995年年初推出了国内第一口安全压力锅而打开了知名度。
伴随“苏泊尔安全到家”口号深入人心,1996年,苏泊尔的压力锅销量达到400万个,一举占据全国市场的40%,从此登上“王位”。
图源:网络
几年后,苏泊尔又以“做什么菜,用什么锅”为主张,开启了差异化、多品类之路。2000年,苏泊尔开始进入厨房小家电领域,并于2002年推出第一款苏泊尔电饭煲,此后又陆续推出电磁炉、电水壶、空气炸锅等产品。
2004年,苏泊尔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如今风头正盛的国货之光,竟然在几年时间就转手变卖外资。
02
牵手SEB
苏泊尔“自救”
2007年,法国炊具巨头SEB通过要约收购、定向增发、协议转让等方式获得苏泊尔52.74%的股份,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对于这场交易,外界争议不断。在当时,外资品牌收购本土品牌并不少见,但大多是国产品牌危急存亡,迫于外资救助的无奈之举,而此时的苏泊尔在外界看来正值辉煌,且大有一路长虹的趋势,根本不至于到急切转卖的地步。
但苏增福看法不同。在谈及苏泊尔卖身一事时他曾表示:“我能活多久,不受我掌控,但苏泊尔能活多久,我能为他争取。”
自创立起,苏泊尔确也创下了各种光环:创立2年击败行业霸主、10年上市成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炊具市场第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作为行业巨头的它,也无疑成为各品牌进攻的主要对手,行进艰难,腹背受敌。
这其中,以同在台州出身的爱仕达最为激烈。93年成立的爱仕达是集炊具、厨房小家电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自创立以来,爱仕达一直对苏泊尔穷追不舍,并在某段时间对后者产生了压力。
2003年,苏泊尔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然而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后起之秀爱仕达就追击上来了,并在不粘锅和电压力锅细分市场上超过苏泊尔。
图源:网络
此外,美的、九阳等炊具品牌,也在挤压苏泊尔的市场份额,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苏泊尔上市当年便出现明显的收益下滑。2004年,苏泊尔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17.42%和22.13%。
如此一来,苏增福意欲给苏泊尔找个“靠山”就不意外了,而SEB恰恰是苏增福能为苏泊尔留下的最佳选择。
法国SEB集团是以发明世界上第一个高压锅而著称的小家电企业集团,创始于1857年,已有将近150年的历史,旗下拥有特福、好运达等世界知名品牌。2005年,SEB营业额逾20亿欧元。
更关键的是,SEB可以说是苏泊尔的“老友”了。早在1994年,SEB就试图以300万美元整体收购苏泊尔,但因为不舍得,最后这项谈判不了了之。几年后,SEB卷土重来,并给苏氏家族开出了不菲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量外资品牌收购后垄断、雪藏本土品牌事件发生后,SEB并购苏泊尔一事几乎遭到了全行业的反对。
2006年8月,一度曾经在市场上兵戎相见的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沈阳双喜集团公司、广东省顺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金双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家能现代厨具有限公司、河南汤阴营养炊具有限公司等6家炊具龙头企业紧急聚首北京,联合向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及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外管局等发出声明,集体反对这项“危及行业企业生存”的垄断式并购。
在业内看来,炊具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一旦SEB控股苏泊尔,SEB可能借助强大的资金实力垄断中国市场,迫使资金实力明显落后的中国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市场。
当年10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了反垄断审查程序,并下发通知征求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对苏泊尔并购案的意见,苏泊尔并购也因而成为商务部首次启动反垄断审查案例。
历经半年之久,商务部最终决定为这段“跨国婚姻”“放行”。2007年4月11日,并购苏泊尔得到商务部的批准。战略合作达成后,苏泊尔的品牌价值也上涨至16.248亿元。
图源:网络
借助SEB,苏泊尔不仅如愿实现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将产品销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收入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甚至高达215亿元。
但不可否认,在苏泊尔的营收来源里,SEB是主力军。据了解,SEB每年至少会为苏泊尔贡献20%的营收,而这也为苏泊尔埋下了祸端。
03
昔日荣光不再
国货之光遇难题
2022年财报显示,苏泊尔实现营业总收入201.7亿元,同比下降6.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6.36%。
这其中,以外贸业务下滑最为明显,全年实现营收仅51.5亿元,同比下降29.34%。
对此,苏泊尔称,外销业务因主要客户SEB集团存货水平较高,为积极管理控制当地渠道存货水平,本年度其对公司的订单数量有一定下滑。
大客户依赖症或许是苏泊尔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但苏泊尔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小家电老牌企业,其正失去“国货之光”的优势。
近两年,“类快消品”的小家电正因满足年轻人的新需求逐步崛起,除美的集团这样的巨无霸出现增长外,九阳、小熊电器等新锐小家电品牌也出现了明显增长。这期间,作为曾经小家电巨头的苏泊尔竟然鲜有身影。
这其中原因,自然有屡屡被诟病的质量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苏泊尔的投诉合计高达3668条,这其中的投诉内容主要为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差、虚假宣传、不发货与不退款等。
口碑下滑的出现,是苏泊尔重营销、轻研发下的直接恶果。
根据财报数据,从2017到2022年,苏泊尔的销售费用分别高达22.20亿元、28.13亿元、32.06亿元、21.24亿元、19.10亿元和21.5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5.60%、15.76%、16.15%、11.42%、8.85%和10.69%。
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89亿元、4.03亿元、4.53亿元、4.42亿元、4.50亿元和4.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74%、2.26%、2.28%、2.38%、2.08%和2.06%。
对比行业巨头美的集团,截止2023年第一季度,美的销售费用为84.44亿元,研发费用为32.8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74%和3.39%,可见苏泊尔销售费用率之高,而研发投入比例又极低。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不仅让企业在品控方面存在隐患,且在行业竞争中,很难和对手拉开差距,最终沦为同质化竞争。
尤其在日渐饱和的小家电行业,根据奥维云网统计显示,2021上半年,小家电零售额共计250.8亿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亿台,同比下降8.2%。
存量博弈下,一直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苏泊尔,其作为国货之光的故事愈来愈远了。
参考资料:
《「国货之光」苏泊尔,何以跌落神坛?》
《28岁的苏泊尔,遭遇“中年危机”》
《苏泊尔:是稳健“老锅”还是烫手“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