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消费下滑已经在一些重点城市悄然上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青岛等至少15座重点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及2021年,其中北京、上海等7座城市甚至低于2019年,令人大为意外。
究其原因,这是收入增长放缓与消费意愿降低的双重影响。
京沪等7城人均消费退回3年前
所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等8项支出。消费支出的多少,可以衡量一个地区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
疫情以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有所放缓,甚至出现明显下滑。2019年之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2020年(27007元)却比上年下降了3.8%,2022年(30391元)仅增长0.3%,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部分重点城市,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甚至不及疫情前的2019年。据搜狐城市梳理,目前全国42个重点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万亿GDP城市)中,有35个城市已公布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7座城市,人均消费不及2019年水平。
2022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111元,被杭州(50336元)反超,失去了捍卫多年的全国第一城宝座。北京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617元,全国排名从2019年的第二降至第六。上海和北京的人均消费成绩均不及2019年,分别下滑了0.3%和1.6%。
还有5座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及2019年,且降幅更加严重,分别是西宁、乌鲁木齐、天津、哈尔滨、西安。2022年,它们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1962元、33456元、33824元、28459元和27431元,较2019年分别下降8.6%、6.6%、2.8%、2.7%和2.5%。
这7座城市的消费下滑表现明显,但其余城市也并非全无迹象。2022年,还有8座重点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虽然高于2019年,但低于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的2021年,分别是广州、深圳、青岛、昆明、沈阳、大连、呼和浩特、银川。
剩下的20座城市,2022年人均消费支出创下近年新高,表现相对优异。但其中的大部分城市,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也曾出现消费下滑,人均消费支出不及2019年。真正在疫情这三年里,人均消费支出能持续走高的,只有3座城市,分别是重庆、宁波和合肥。
可以说,消费下滑已经在部分城市悄然上演。那么,人们主要在哪些方面缩减了开支?我们通过几座城市的消费数据来一探究竟。
娱乐与衣着消费普遍缩减
北京、上海等消费下滑城市,近年主要在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衣着方面缩减了开支。这些领域或受疫情影响较大,或受双减政策影响,或相对没有那么刚需,成为人们“节流”的大头。
以北京为例。2019年,北京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从高到低分别是居住(17235元)、食品烟酒(8951元)、交通通信(5229元)、教育文化娱乐(4738元)、医疗保健(3974元)、生活用品及服务(2569元)、衣着(2391元)和其他(1271元)。
2022年,北京城镇居民食品烟酒、居住、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支出都有提升,但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大幅减少(-1466元),交通通信(-968元)和衣着(-414元)的消费也明显减少。
上海暂未公布2022年居民各项人均消费支出,但其2020年数据显示,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衣着同样是缩减最多的项目,分别比2019年减少了2003元、949元和399元。
广州和深圳2022年人均消费支出低于2021年,从各项支出来看,教育文化娱乐和衣着也是缩减的大头。广州、深圳去年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支出分别减少582元、850元,衣着人均支出分别减少353元、367元,是缩减的“主力”。
即使是人均消费逐年上升的合肥,娱乐和衣着支出也是在缩减的,只是其他项目的支出增长更多而已。2022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64元,同比增长1.6%,其中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下降4.4%、2.8%、3.4%,其余项目均有增长。
大城市的城镇受疫情、政策影响更为明显,娱乐与衣着等消费支出有所缩减实属正常。那么,为何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明显下滑,重庆、合肥、宁波却不降反升?这与各地人均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关系。
近半城市收入增幅低于全国
消费与收入密不可分。收入越高、增长越快,人们消费的底气和欲望才会更高,反之亦然。
上海、北京、天津、西安、哈尔滨、西宁、乌鲁木齐等7座人均消费支出不及2019年的重点城市,近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也均位于底端,不及全国平均增幅(16.3%)。虽然上海、北京是全国仅有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突破8万元的城市,但其消费水平本就较高,收入增长放缓对居民的影响尤为突出。
广州、深圳、青岛、昆明、沈阳、大连、呼和浩特、银川等8座人均消费低于2021年的重点城市,近年收入增幅也大都位于35城后半段。除了广州收入增幅(18.1%)超过全国均值,其余城市均低于全国或勉强持平。
而合肥、重庆、宁波的成绩就相当亮眼了。近年合肥、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超过20.0%,分别位居第一、第三位。宁波收入增幅18.2%,虽不甚突出,却也排在上半段。加之宁波近年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增幅超过30.0%,高居万亿俱乐部之首,人们的消费底气和消费欲望随之增强,不难理解。
此外,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潜在的不确定性,也让许多人进入“低欲望”状态,转而增加储蓄,提高抗风险能力。2022年,全国住户存款突破120万亿,较上一年增加17.84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北京、上海住户存款余额齐齐突破5万亿,较2021年增加了近1万亿,在超高基数的基础上,增幅超过20%,居重点城市前列,足以说明问题。
回望这三年,重点城市在居民消费领域的表现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合肥、重庆、宁波人均消费支出一路攀升,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却退回2019年,需要重拾消费信心。相信随着经济复苏与收入提升,各大城市的居民消费意愿将稳步提升,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也将随之释放。
参考资料:
[1] 各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
[2] 618总成交额“哑火”,低欲望消费僵局“怎么破”?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