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组织编制并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锚定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统筹大气、水、土壤、固废与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首次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多层级的“双碳”标准体系框架,提出新建或改造不少于 200项计量基准、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0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一批碳计量中心,完成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实质性参与不少于30项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至2025年,基本建立“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健全碳排放技术和管理标准,实现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标准全覆盖,确保重点排放单位具备碳排放、测量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构建“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比如强制性节能目标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标准也在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负碳技术等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氢能产业为例,中国制定加氢站技术、设计、安全等系列标准,成为加氢站建设推广的‘通行证’;标准也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国际协调的规则。”针对此次九部门布局双碳计量标准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宿忠民如此解释。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正式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其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总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认为,摸清碳排放底数,实现“双碳”目标,对于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至关重要,而计量技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力,“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
他表示,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碳市场标准等四个方面标准的范围,这些标准将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领域中,支撑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个层级实现“双碳”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要重点开展术语、分类、信息披露等基础标准制定,完善不同层面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标准。制定碳足迹、绿色低碳评价、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等标准以及“双碳”和相关规划设计、实施评价标准,解决行业、企业、重点产品等不同层面碳排放核算标准覆盖面不足、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
重点完善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基础设施低碳升级、农业农村降碳增效、公共机构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等10个方面的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全面标准支撑。
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重点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据悉,这些负排放技术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需品”。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重点加强绿色金融标准、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等制修订,支撑碳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有效标准支撑。
宿忠民认为,《实施方案》系统布局碳减排、碳清除等标准制修订任务,全面覆盖未来双碳工作的重点领域,将为双碳市场化机制提供规则指引。
加快车辆燃油、钢铁、石化、煤炭等重点领域能耗能效标准制修
宿忠民认为,目前我国“双碳”标准体系在政策的衔接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国际化水平方面存在不足。此次《实施方案》也围绕破解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重点任务。
这些重点任务不仅列举细致,且提出了时间规划,比如加快完善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报告与评估等碳达峰急需的基础通用标准,积极研究制定碳中和基础与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快速制定机制,2023年前完成3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加大制冷产品、工业设备、农业机械等重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及测量评估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等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提升工作。推进车辆燃油经济性及能效标准制修订,2025年前完成100项能效能耗标准及配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围绕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将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推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地区,结合实际建立区域协同的标准实施机制。
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2025年前联合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共同制定30项绿色低碳生态国际标准。
开展“双碳”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前沿绿色低碳技术标准,2025年前完成30项前沿低碳技术标准制定,以标准先行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认为,《实施方案》通过重点工程和行动实施,将加快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