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下称《通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知》围绕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两方面,提出26条举措。聚焦APP安装卸载、服务体验等方面,提出改善用户服务感知的12条措施;同时,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提出14条措施。
《通知》指出,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无正当理由,不得将下载APP与阅读网页内容相绑定。
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此外,未经明示,不得在提供产品服务过程中擅自添加限制性条件,并以此为由终止用户正常使用的产品功能和服务,或降低服务体验。
26条举措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各类应用服务日益丰富。目前,在架APP数量达258万款,小程序、快应用等创新形态也不断出现。这些产品在给用户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关不掉的弹窗广告、未经同意强制捆绑下载、会员存续期内运营方擅自缩减服务内容等问题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
某视频平台用户马女士告诉记者,此前以“包年”的形式购买了该平台会员,近期发现手机APP投屏电视时需开通电视会员,否则只能试看6分钟。
此外,弹窗广告也是用户遭遇的普遍问题。“APP投放广告可以理解,但现在打开APP都不敢动手机,不然稍不注意晃动手机,就可能会进入‘摇一摇’广告。”网友“包子”说。
对此,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行动,针对用户反映突出问题,强化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此次,工信部印发《通知》围绕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两方面,提出26条举措。一是聚焦APP安装卸载、服务体验、个人信息保护、诉求响应等,针对性提出改善用户服务感知的12条措施;二是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提出14条措施。
在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方面,《通知》提出,规范安装卸载行为,确保知情同意安装,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同时,规范网页推荐下载行为,无正当理由,不得将下载APP与阅读网页内容相绑定。此外,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中明确的基本功能软件外,APP应当可便捷卸载。
《通知》还指出,要优化服务体验,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存在开通会员、收费等附加条件的,应当显著提示。未经明示,不得在提供产品服务过程中擅自添加限制性条件,并以此为由终止用户正常使用的产品功能和服务,或降低服务体验。
此外,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
相关部门持续治理APP领域各类乱象
针对APP领域的各类乱象,相关部门一直在持续监管。据统计,从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工信部累计通报27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逐一列出详细问题,严格限期整改,并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进行下架处理。
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APP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问题,工信部在2021年全年累计开展12批次技术抽检,通报了1549款违规APP,下架了514款拒不整改的APP。
在涉诈风险提示方面,2022年11月以来,工信部反诈专班已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20多期涉诈高风险APP名单,为广大网友提示了包括以山寨APP为代表的仿冒类诈骗以及彩票类诈骗、贷款类诈骗等多种APP涉诈类型。
2021年7月,工信部对用户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瞒天过海、诱导点击暗度陈仓”等违规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督促企业重视用户诉求,解决好在开屏信息页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等问题。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新浪微博、爱奇艺等68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工信部在作《通知》解读时指出,为确保《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要求在信息通信行业领域落实落细,工信部已连续三年发布关于移动互联网相关治理政策文件,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强化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知》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可操作性实施细则,不断增强法规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家、律师白宇思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出台专门规定,可以进一步明确相关服务合法合规边界;同时,也为监管、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下一步,应该提高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规定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