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绿色金融市场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以碳中和债券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并迅速成为一级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标的。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ESG理念正逐渐被国内的广大投资者和筹资主体所了解、接受。向后看,相关制度和标准的持续完善,将为碳中和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优渥的土壤和契机。
【资料图】
碳中和债券受机构青睐
当前,哪些绿债更易获得利率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有68.37%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具备发行利率优势。其中,碳中和债、AAA评级主体债、国有企业债、房地产企业债的利率占优比例高于全市场水平,说明市场对上述绿色债券的认可度更高。
尤以碳中和债券为例,作为绿色债券的子品种,其相比普通债券有更明显、更直观的节能降碳环境效益,因此一经推出便斩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来自中证鹏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共发行碳中和债券2123.05亿元,碳中和债占全年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24.34%,规模不容小觑。
另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存续债券数量2067只,规模2.48万亿元。其中,碳中和债券352只,存续规模3217.22亿元,占比12.98%。碳中和债作为2021年的创新品种,广受发行人青睐。
“据我们了解,2022年碳中和债券票面利率和上市首日存在-15BP的价差,一级市场认可度较高。”兴业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信证券全球债务融资业务负责人汤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碳中和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政策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碳中和债券相较于普通的债券具有一定价格优势,表现在碳中和债券相较于同期限、规模相近的同品种普通债券票面利率和利差略微偏低,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非市场化因素(例如政策)对于碳中和债券市场发展暨促进减碳行动的支持作用。”汤峻并称,“再就二级市场交易情况看,随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绿色债券交易投资活跃度持续攀升。因此在政策推动及市场主体积极响应的背景下,碳中和债仍然具备持续的发行及投资需求。”
各市场参与端协力施为
“自绿色公司债券2016年推出至今,三峡集团积极响应,每年均会开展绿色债券融资,已累计发行绿色公司债券625亿元。同时,三峡集团也积极呼吁子公司开展绿色融资,长江电力、三峡资本于2022年均完成了绿色债券的发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资金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三峡集团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两翼齐飞战略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站在筹资主体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支持公司的绿色项目,同时还能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市场影响力,意义不言而喻。”
“2022年,上交所累计支持发行绿色公司债券74只,涉及规模751.92亿元。其中,碳中和公司债券为28只,规模240.78亿元。”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行业作为实体经济资金融通的枢纽,通过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将资金投放于绿色领域,能直接提高债券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覆盖面。”
再就需求端而言,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专项用于绿色领域投资水平的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出台后,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头部城农商行购买绿色债券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无疑,内部的绩效考核、外部MPA考核的激励均能于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投资部门购债的成本优势。
“不过,碳中和债涉及碳减排效益相关的信息披露,因此投资者需不断提升对环境信息识别的专业度,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对ESG领域的投研能力,从而有效识别ESG投资风险。”汤峻说。
激活绿色发展已逢其时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推动高碳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速,这也意味着加速绿色金融发展迫在眉睫。
展望后续,站在统筹发展的角度,聚焦高效推动绿色低碳市场发展,多位业界专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其一,是渐进式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适当支持符合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的传统能源企业。
需指出,2022年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国际化程度较高,对于绿色项目要求严格,不再支持传统能源生产和清洁利用等。然而,在全球能源危机引致的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国内强调的“先立后破”原则下,适当支持传统能源、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等更有助于渐进式发展。
“目前,低碳转型、低碳转型挂钩和可持续挂钩公司债券推出时间较短,为鼓励主承销商积极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建设,未来建议新增ESG框架下上述品种的主承销商承销金额及数量排名统计,将低碳转型、低碳转型挂钩和可持续挂钩公司债券纳入统计范围内。”汤峻表示。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投资激励机制,建议后续可研究支持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金融工具(如对证金公司提供低息再贷款,再由证金公司传导至绿色债券发行人等),从而支持优质企业选择更公开、透明、直接的绿色债券进行融资。
再者,是引导金融机构适时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运行满一年,与国际上成熟的市场环境相比,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市场参与主体与交易品种相对单一,限制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由此,不少业界专家建议,未来可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因为这有助于发展包括碳债券、碳期货期权等各类碳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进入低碳领域从而提高市场活跃度,促进碳定价机制得到更有效发挥。对于提升碳市场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