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前夜,被业界期待已久的钠离子电池再进一步。
【资料图】
4月16日晚,奇瑞在上海举办iCAR品牌之夜,宣布新车和新能源构架平台的发布。
奇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与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共同宣布:奇瑞与宁德时代联合打造全新电池品牌ENER-Q。该品牌将覆盖全动力类型、全材料体系的全应用场景,具备高适配性、高安全性和品价比,同时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电池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钠离子电池凭借其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在锂资源短缺的今日抢得一席之地。在业内人士看来,钠离子电池如今已经初步具备产业化趋势,且正在向规模化路径迈进。
A股已有65家概念股宁德时代与奇瑞战略合作
就在4个月前,宁德时代刚刚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个是动力电池大哥,一个是整车厂大哥,双方选择在产品、商务、市场推广、商业信息资源等领域展开全方面的合作。
此次签约标志着宁德时代和奇瑞集团正式启动全面战略合作,而其中的重点,就是双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开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
尽管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电动汽车普及,但本次钠离子电池在奇瑞装车落地,仍然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所谓“意料之外”是钠离子电池尽管量产在即,但何时落地一直是行业之迷,而“情理之中”则是因为宁德时代早在2021年就已经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2021年7月,曾毓群在线上发布会上宣布,作为宁德时代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钠离子电池将为能源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推动“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在锂离子电池深受上游原材料掣肘之际,不仅是宁德时代,我国已有大量企业走在研究钠离子电池的路上。
同花顺数据显示,如今A股已有65家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按照4月17日A股流通市值排序,分别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三峡能源、天赐材料等。
早在2021年7月,天齐锂业在回复投资者关于宁德时代制造钠离子电池的看法时就表示,公司持续关注新技术发展,迈向碳中和、转向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公司对行业前景充满乐观。
8月,亿纬锂能将一条建议公司与钠离子电池初创龙头企业浙江钠创新能源合作的投资者看法挑了出来,感谢投资者的建议。
成本低、安全性高钠离子电池有望补充锂资源缺口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钠离子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
万创投行创始合伙人刘阳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相比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钠元素的来源渠道更多,且相对锂元素成本低。
那么,钠离子电池究竟能节约多少成本?
华安证券援引中科海钠团队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化的钠电池材料成本相较磷酸铁锂电池可降低30%-40%,尤其是在锂材料成本高企背景下,其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2022年7月,我国首份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2022-1103T-SJ)和《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2022-1102T-SJ)计划由工信部正式下达。中国电子技术标注化研究院联合中科海钠、宁德时代等单位起草。
上述单位指出,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锂、钴、镍等进口受到阻碍,导致其价格大幅上涨,也推涨了终端产品价格,企业利润大幅降低。相较之下,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等优势,在锂资源短缺、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储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迫切需求新型高效的储能技术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
在应用场景方面,刘阳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相比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钠元素的来源渠道更多,且相对锂元素成本低,其原材料本身产能问题不会成为瓶颈,制约产业发展。
刘阳表示,钠离子电池更适用于低速、续航里程两百公里左右的小型电动车,以及一些两轮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补充锂电池当下的缺口。
此外,锂电池在安全方面有不稳定的特性,而钠离子的稳定特性可以与锂电池互为补充,哪怕使用钠离子电池对锂电池进行分隔,也能有效改善安全情况。这种特性适用于储能行业。
除了上述优势之外,据宁德时代方面介绍,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快充以及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能与锂离子电池相互兼容互补。
曾有技术瓶颈一度难以商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钠离子迟迟未能量产,也是因为行业有着技术方面的瓶颈。
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产业已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阶段,越发细分的市场对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世界范围内对于电池基础材料的研发速度正在加快,这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打开了双向窗口。
从工作原理来看,钠离子电池其实与锂离子电池非常相似。然而,相较锂离子,钠离子体积较大,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更严苛,这也成为钠离子电池迟迟难以商用的瓶颈。
刘阳强调,此前钠离子的成本优势难以发挥,主要是因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工艺限制及正极材料的路线不明确,导致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不高,存在部分技术瓶颈,能量密度不高。
“如果能够突破技术瓶颈,把产能拉升起来,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的‘平替’”。刘阳向记者表示。
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也向记者分析称,此前钠离子电池仍然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不过未来,在一定范围内,钠离子电池可以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还可以主导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
刘继茂表示,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原理相同、结构相同,主要结构都包括正极、负极、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二者生产设备、工艺方面差不多,转产难度不大。
如今,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已经正式投入运行,目前运行情况稳定。刘继茂预计,到2023年,钠离子储能将开始小规模应用,2024年可以大规模应用。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向记者表示,钠离子电池如今已经初步具备产业化趋势,且正在向规模化路径迈出。在祁海珅看来,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出,可以避免未来出现混乱和无序发展,让行业从材料、生产和应用等不同环节都有标准可依。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