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资料图)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建设成绩也非常显著,目前我国的金融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已经位于前列,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全球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也一直重视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研究,我们每年都会和IMF进行一场关于金融科技的交流和研讨。
未来金融科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理清金融和科技之间的逻辑关系。金融创新要解决的是金融问题,技术只是实现金融创新的工具。只有针对客户真实需求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创新,这个需求可以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但一定是真实的。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过程中,如果其原本设想的很多需求不存在,那么这项技术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我认为,金融创新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技术:
一是金融技术。金融科技运用的前提基础是金融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为金融赋能,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则是基于金融的基本原理。比如学术研究中,变量、模型等选择都是靠金融技术。
二是制度技术。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制度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制度建设决定了市场建设。例如,全面实施注册制就是制度创新,其是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规律、特点进行的创新性设计,对股票市场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帮助金融技术和制度技术更好实现的手段。
而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人才是金融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科学技术都只是工具,最终还是需要人去使用和创新。确定创新金融业务和模式的是人,研究创新、调整模式和流程制度的还是人,选择技术和实现路径的也是人,最终技术应用、管理、运维的还是人。所以,此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有声音担心人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其实对此完全不用恐慌。
我们只有打通金融逻辑与技术逻辑,才能让金融科技真正发挥作用,让金融科技大放异彩。每一项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业务流程都有自身逻辑,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改变这些逻辑。此外,技术的创新虽然有无数的想象空间,但一定有它的适用边界,没有一种技术可以代替人类的所有工作和所有行为,也没有一种科技能够代替前面的所有科技。
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只有技术逻辑符合业务逻辑,业务逻辑适应技术逻辑的时候,金融科技创新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整理自刘晓春在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揭牌仪式暨“构筑新兴金融人才高地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学术交流活动“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分会场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