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讯(记者 马常艳)普华永道今天发布的《2023年数字化汽车报告》显示,中国受访消费者对L4、L5级别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远高于德国和美国。
该报告围绕智能互联、无人驾驶、智能出行、电动化汽车行业四大发展趋势,对3000名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并对比了三国消费者的出行偏好。
“德国和美国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仍然很低,中国消费者则持更开放的态度。”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说,德国和美国受访者对L4级自动驾驶汽车持质疑态度,60%-70%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而中国仅有15%受访者表示不信任。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研,受访消费者希望利用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时间获得娱乐放松,德国、美国的受访驾驶者工作偏好高,而中国的驾驶者更愿意社交。
在汽车互联服务方面,受访消费者最优先考虑的是安全和导航,并且智能手机车内投射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于德国和美国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互联重视及接受程度更高。
在电动化方面,在美国和德国,汽油是最受欢迎的发动机类型,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纯电动汽车。德国受访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仍持犹豫态度,仅3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考虑购买;美国受访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达50%;中国受访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则超过90%。
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带来了围绕其价值链的价值挖掘机会。其中,充电及电池是尤为关键的价值链条。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汽车行业合伙人蒋逸明分析称,充电价值链从能源供给开始,贯穿充电站设立、充电设施制造、充电设施安装与维护、充电站运营、双向充电、电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结束于能源系统整合。电池价值链始于蓄电池生产,经历电池装车、车辆/电池使用、双向充电、电池更换、电池二次利用,终结于电池回收。“两条价值链交汇于双向充电,是充电及电池价值链中重要的价值挖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