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离开家的时候,刘金娥刚满21岁,她和丈夫蔡国栋的婚姻,是传统的封建包办婚姻,即使两人婚前便已相识多年,但婚后两人之间仍毫无感情基础可言。
刘金娥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妇女,嫁到蔡家后每日操持家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公婆对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唯独蔡国栋没有任何的表示,但也没有反对。
【资料图】
1937年抗战伊始,18岁的蔡国栋正值年少热血的年纪,他背上几包干粮离开了家乡,毅然决定投身报国。
蔡国栋本以为等到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自己可以回到家和父母过着安稳的日子,但他却不曾料到这一走就是50余年,也再不会见到家人。
离家时,蔡国栋和刘金娥已经结婚了三年,但一直没有孩子,他这一走,更为刘金娥未来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灰色。
蔡国栋带着干粮一路来到了重庆,进入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选入了国民政府空军,在接受紧张的培训过后,随即投身到抗日中来。
战争期间,蔡国栋会偶尔抽出空给家里寄去一封信,询问父母家人的近况,却很少会提及刘金娥的名字,或许在他的心里,她不过是一个“保姆”罢了。
战争局势愈演愈烈,蔡国栋因此中断了和家里的联系,哪怕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因被派遣到青岛任职事务繁忙,一直没有和家中取得联系。
在青岛任职期间,蔡国栋结识了后来的妻子,似乎所有的包办婚姻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蔡国栋也不例外。
两人自由爱恋,交往后不久便走到了一起,蔡国栋并没有告诉对方,自己在老家还有一个妻子,他以为自己已经离家12年,刘金娥早已改嫁了吧。
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一路溃败不得不逃往台湾,蔡国栋也带着妻子来到了岛内,最终在屏东县的大鹏村定居。
大鹏村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从大陆来到这里的军人及其家属,当年跟随国民党来到台湾的老兵,都被安置在不同地区,像大鹏村这样的地方,全台湾一共有近800个。
定居台湾后,蔡国栋一直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大陆老家,和父母一起生活,毕竟二老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姐姐早已嫁到外地,还有两个妹妹尚且不知,而刘金娥或许已早早改嫁。
理想始终是美好的,现实也向来残酷,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不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两岸甚至没有任何的民间交流和来往,导致许多像蔡国栋这样的老兵,也只能面对现实叹息。
在台湾,蔡国栋和妻子生育了子女,一家人在简陋的房子内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虽然生活上异常艰难,但这里的氛围却无比温暖。
蔡国栋的邻居们自然也都是老兵,而且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憧憬,那便是回到大陆老家。
每逢过节,大鹏村的氛围要比平常热闹几分,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兵们分享着各自的过节习俗和文化,蔡国栋的女儿蔡怡对这样的情景记忆犹新,在她后来的文字里,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记录。
随着年纪的增长,蔡国栋越发感到自己回乡无望,便让蔡怡代替自己尝试着联系老家的亲人。
1979年,这时的蔡国栋已经年入花甲,两鬓也已斑白,这天正在感慨世事无常的他,从女儿手里接过了一封发自家乡的来信。
这封信是蔡怡在托自己在大陆的朋友帮忙,在山东老家刊登寻亲启事后,时隔半年收到的回信。
蔡怡从信中得知,自己的爷爷奶奶还在世,已经90多岁了,二老一直期盼着儿子回家,看到此处,蔡怡很是激动,但是接下来的文字却让她无比诧异。
信中提及到,蔡国栋的妻子刘金娥,在他离家之后一直未改嫁,足足等待了他41年,直至今日她已经62岁了。
蔡怡不敢相信信中的内容,因为父亲从未和一家人提起过此事,她更不敢直接告诉母亲,生怕母亲受到打击,便拿着信找到了父亲。
蔡国栋接过信,看到父母依然健在,热泪早已控制不住地流下,当看到刘金娥一直在等待自己时,蔡国栋愕然了,而后哽咽无声。
他原本以为刘金娥早已改嫁,但她非但没有改嫁,还一直照顾了公婆这么多年,刘金娥没有孩子,她将对丈夫所有的思念和爱意,都用在了照顾公婆身上。
不多时,一家人都得知了此事,蔡怡的母亲本就身体抱恙,猛然受到这般冲击,险些昏过去。
后续的半年里,她对蔡国栋的态度急转直下,好在经过子女的好言相劝,才逐渐接受并面对了现实。
此时的蔡国栋,同样在为自己懊恼不已,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刘金娥会为他等待这么多年,不能理解为什么她不选择改嫁,而要将自己的人生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上。
虽然蔡国栋恨不得马上搭乘飞机回到老家,但鉴于此时台湾依旧没有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纵使他再回乡心切,也只能选择默默等待。
直到1987年,蒋经国终于同意开放了在台老兵回大陆探亲,让许多像蔡国栋这样的老兵终于等到了回家的机会。
简单地收拾后,蔡国栋带领全家搭上了飞往山东的飞机,飞行途中,蔡国栋的心情无法言喻,一想到即将和50年未见的父母重逢,恨不得飞机再快一些。
但蔡国栋在激动之余忽略了一个事实,此时已经是1987年了,而那封信是1979年寄来的,已经过去了9年。
而且信中提到,蔡国栋的父母当时已经90多岁了,如今又过了近10年,二老很有可能已经不在了。
果然,当蔡国栋带着家人来到老家的房子前时,等待他的不是朝思夜想的父母,而是几座略微隆起的封土。
蔡国栋还是没能见到父母,在几年之前,二老已经化作一堆黄土,似乎是知道儿子会回来,所以他们把自己葬在家门前,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等待着。
70岁的蔡国栋跪在坟前泣不成声,任由女儿蔡怡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毕竟这是深埋在心底半个世纪的思念和愧疚,又怎么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全倾泻?
直到许久后,蔡国栋才稍微平复了情绪,在蔡怡的搀扶下走进了屋内,这时的家里只剩下了刘金娥以及蔡国栋最小的妹妹,其他的家人都已经不在了,甚至蔡国栋的大姐和另一个妹妹已经去世了十几年。没能见到他们,成了蔡国栋心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走进房屋,蔡国栋才看到,这里的一切还是当年他离家时的那副模样,只不过在堂屋的中央,多了两幅灰色的遗像,那是他朝思夜想的父母。
遗像的前方,摆放着一个早已被灰尘镀满的瓷碗,蔡国栋颤巍着拿起它,轻轻地拭去灰尘,顿时泪如雨下。
这是在离家之前,父母送行时他所使用的那个碗,在他走后的50年里,这个碗承载了父母所有的思绪。
小妹对他说,母亲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几十年里每每吃饭时,都会拿出这个碗摆在桌上,代表着蔡国栋依然还在这个家里。
或许他们会想到,儿子早已因战火不在,但二老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默契,不愿打破这份唯一的念想。
蔡国栋默默地擦去眼泪,在女儿的搀扶下缓慢地走过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但是家的味道却从来没有变过,似乎在空气里,蔡国栋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气息。
祭拜了父母后,蔡国栋来到了刘金娥的面前,面对这个等待了自己50年的女人,他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来,许久才挤出了一句:对不起。毕竟他们之间真正一起度过的日子寥寥无几。
从邻居的口中,蔡国栋得知自从他与家里断了联系后,家人想方设法寻找他的消息始终一无所获,刘金娥一直照顾着公婆,即使公婆也劝她趁着年轻改嫁,但传统的刘金娥选择留了下来。
在照顾公婆的几十年里,刘金娥靠着给人打杂做零活,用零星的收入艰难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
每天凌晨,当空气都还在沉睡之时,刘金娥便已经起身,盘算着一天的活计;到了夜晚,煤油灯的微弱灯光,将她的身影无限拉长,直至撑起整座房屋。
刘金娥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妇女,在那个女子普遍没有读过书接受过教育的年代,早早地嫁人是许多家庭对女儿的安排,嫁鸡随鸡的思想也在她们的脑中深扎,牢牢地束缚,摧残着她们的一生。
当她们有了女儿,这种思想又会被传递给下一代,周而复始地上演悲剧,这不由地让人想起鲁迅的发妻朱安,一个和刘金娥有着几乎相同命运的女人,被封建礼教牢牢把持着一生。
刘金娥就是那个年代中,千千万万被荼毒妇女的一个缩影,但在那个历史年代中,卑微的她们又能做什么呢?
蔡国栋和刘金娥在屋内相对无言,即使他内心愧疚万分,但真正面对她时,却说不说一句话,这是怎样的悲哀。
蔡怡和母亲默默走远,留给两人独处的时间,但仅过了不到一小时,蔡国栋就匆匆走出了房屋。
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唯一能够谈论的,也许只有关于父母的话题,而对于这个离家50年的丈夫,刘金娥同样无话可说。
对于刘金娥,蔡国栋必须做出选择,是将她带回台湾和自己一起生活,还是将她留在这里,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最终,刘金娥还是留在了山东老家,蔡国栋并没有将她带走,即使他想弥补亏欠,但眼下的种种因素都让他无法实现,他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在生活上给与刘金娥帮助,可在感情和心灵上,蔡国栋永远也无法弥补。
回到台湾后,蔡国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嘱咐女儿,让她托在大陆的朋友给刘金娥送去生活物资,直到几年后刘金娥在老家逝去。
按照生前的遗愿,刘金娥被葬在了公婆的身边,长眠在了她为之付出一切的蔡家,用她的话来说:葬在公婆身边,我也是有家的人了。
蔡国栋得知后,叹了一口长气,朝着家乡的方向,久久地注视着。
时间来到2005年,这一年蔡国栋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也患上了老年痴呆,许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甚至连女儿蔡怡都不认得了,但唯独当子女们和他聊起山东老家时,蔡国栋的眼里总会闪过一丝亮光。
子女们知道,父亲虽然许多事都记不清了,但却一直记得老家,当年从山东老家回到台湾后,这么多年过去,父亲一直想着能够在临走前再回老家看一眼,却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作罢。
于是在2007年,蔡怡和哥哥带着父亲的寄托来到了山东老家,在祭拜了爷爷奶奶的坟墓后,蔡怡来到了刘金娥的坟前。
他们跪在刘金娥的坟前,手中不断朝火里扔着纸钱,蔡怡说到:大娘,我们也是你的儿女啊!你不会再孤单了!
回到台湾后,蔡怡告诉了父亲自己已经祭拜了刘金娥,蔡国栋本来迷糊的神情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变得有些激动,已经说不出话的他只能用手在空中比划着。
蔡国栋和刘金娥结婚三年离家,为了空洞的夫妻感情,刘金娥穷极了自己的一生,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耗了自己的时光,到头来却只换来了一句对不起。
这是刘金娥的悲剧,更是千千万万的“刘金娥们”的悲剧,她们的存在,在那样的年代中,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或许只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沙尘,甚至不会在历史中留下一丝浅痕,但沙子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它的上面,镌刻着一个女人毕生的意义,更镌刻着历史和年代的血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