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毕陆名
(资料图片)
据财联社2月12日消息,特斯拉(TSLA)美国官网显示,将Model Y高性能版价格再度上调500美元至5.849万美元,长续航版本价格无变化。
本月初在美国本土已将Model Y长续航版上调了1500美元至54990美元,高性能版上调1000美元至57990美元。
截至美股收盘,特斯拉报收196.89美元,跌5.03%,总市值为6230亿美元。
受销量等利好刺激,特斯拉股价自1月初低点的100美元左右,一个月已经反弹100%。
特斯拉中国突然宣布涨价两千
特斯拉官网2月10日显示,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价格上调2000元,起售价由25.99万元涨至26.19万元。
这是继1月6日宣布Model3/Y在中国市场全系降价后,特斯拉首次调整售价。
1月6日,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创下历史最低价格,降幅从6%至13.5%不等。
其中,Model 3后轮驱动版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降幅为3.6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由34.99万元降至32.99万元,降幅为2万元。
Model Y后轮驱动版从28.89万元降到25.99万元,降幅为2.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由35.79万元降至30.99万元,降幅为4.8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由39.79万元降至35.99万元,降幅为3.8万元。
对于频繁调价,特斯拉方面曾多次强调其“成本定价”的原则。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曾在微博上表示,特斯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不过市场对于“成本定价”的说辞并不买账,例如针对1月6日降价,路透社等外媒以及不少业内人士均将其解读为拉动需求。
据澎湃新闻2月10日报道,有供应链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同一家主机厂配件通用性和可替换性都很强,尤其是中低价位车型几乎不会用到特殊的配件。”他补充说,“近期锂也并没有涨价,Model Y涨价未必和成本变动有关。”
此外,当地时间2月3日,特斯拉也上调了Model Y长续航版和Model Y高性能版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外媒分析认为,是强劲的需求促使特斯拉上调Model Y售价,以保障盈利能力。
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降价带来需求激增,今年1月份的订单达到了产能的两倍。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特斯拉中国销量为6.6万辆,出口量为3.9万辆,以此计算,特斯拉中国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为2.7万辆。
宝马、牧马人等燃油车企主动涨价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从Jeep官网获悉,Jeep牧马人全系车型官方指导价上涨1万元,上涨后的售价区间为45.99万~63.49万元,Jeep方面表示本次指导价上涨与成本上涨有关。
有消息称,宝马品牌部分车型将于2月份起进行价格调整,最高涨幅高达2万元,涉及车型17款,几乎涉及了在售的所有主销车型。
其中,长轴5系车型涨幅在2600元~1.06万元不等;X3车型涨幅在2700元~7100元不等;国产长轴X5的涨幅在7000元~1.7万元不等。宝马官方并未说明此次涨价的原因。但记者与多名宝马4S店销售人员确认,上述车型2月份价格调整的通知已下发到各个门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岩 摄
据上证报,针对宝马主动涨价的消息,宝马中国有关人士回应称,近期,受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供应短缺等影响,部分BMW品牌在中国的在售车型将于2023年2月1日正式上调厂商建议零售价。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中国有关人士表示,此次涨价主要是宝马燃油车,也包括宝马的新能源电动车。不过,业内专家对记者指出,在近期特斯拉带起新能源车企新一轮降价潮后,作为燃油车代表车企宝马的涨价动向非常值得关注。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燃油车选择涨价的原因,表面上来看是出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但实际上更多的在于与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普遍提价的比价效应。正是由于后一个原因,今后迎来燃油车涨价潮的有可能是市场号召力较强的头部燃油车企,但并非全部的燃油车企会跟进。”
除燃油车外,进入2023年后,不少车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上调了旗下新能源车型价格,比亚迪、一汽-大众、上汽荣威、长安深蓝,以及广汽埃安等车企均先后宣布涨价。
其中,比亚迪宣布对旗下王朝系列及海洋系列车型售价进行调整,整体涨幅2000元~6000元不等。虽然比亚迪是官宣涨价较早的品牌,但就记者实地走访来看,比亚迪依然吸引了不少客户到店咨询下单。
对于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涨价的原因,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其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虑,另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国补取消所致,但价格的小幅上涨对于高速增长之中且存在一定市场惯性的新能源头部车企销量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些销量本就不佳的车型,此次选择涨价的原因主要是跟风策略,以此来提升自身毛利。这一提价策略对于销量本就不太好的车企与品牌而言,其负面影响也是比较有限的。”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财联社、澎湃新闻、特斯拉中国官网、上证报、每经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