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国的石油进口已连续两年下降。在中国重新开放之际,很多外国专家曾预测,随着经济复苏,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会快速增长,预计这种强劲的需求会推高国内的油价。然而这些专家可能要失望,现实并非如此。
(资料图片)
实际情况是,其中大部分需求可能会被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产量的快速增长所覆盖。在我国减少对外部能源依赖的努力下,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可能是有限的。
首先,我国的煤炭产量已经大幅提高。随着自动化在采矿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采矿事故率已经下降,这为煤炭产量的提高铺平了道路。据统计,我国去年的煤炭消费量约为47亿吨,国内煤炭产量则达到了45亿吨。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交通和制造业的电动化也使得用国内煤炭替代进口石油变得更容易。中国完全有理由继续以国内煤炭优先、而非进口石油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随着煤炭产业的复苏,去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下降了9.2%。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经济正在复苏,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短期需求可能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强劲。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担心煤炭会影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但其实我们的长期前景是相当乐观的。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此之前,预计至少70%的能源增长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我国近些年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方面的投资表明,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西部地区建立的太阳能发电厂可以收集大量能源,但在过去,将这些能源输送到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的成本很大。由于这个限制因素,去年,太阳能仅占全国发电量的2.7%。不过随着最近超高压输电技术的突破,运输成本应该很快就会大幅下降。
在长江流域中部的工业中心,着陆成本已经降至每千瓦时5美分。我国的燃煤发电每度电消耗约260克煤炭,几乎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了。与燃煤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价格将更具竞争力,因此我国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大幅提高太阳能的使用。
核电是脱碳的最终解决方案,去年占中国发电量的5%。在发展一个新产业时,我国政府倾向于让国内供应链先发展起来,然后才允许大规模投入运营。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一点并不遥远。在2030年之前,该行业很有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供应链。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能源消费大部分用于工业(中国约为65%,美国为26%),而非家庭。中国在工业上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三倍,这与中国制造业是美国的2.5倍大致相符。
这意味着我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为世界市场的工厂提供燃料,而不是支持中产阶级。因此,当中国转向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时,能源需求将出现巨大增长,这就要求中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我相信在未来15-20年内,中国的能源消耗将达到美国的3倍。如果我国依旧依赖进口,能源价格将被推高到普通人无法承受的水平,只有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潜力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好消息是,我国最近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低廉的传输成本将改变游戏规则。而当我国的核电供应链得到充分发展时,中国可以实现脱碳,并且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