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岐
【资料图】
随着塞普替尼上市,信达生物的商业化管线扩充至8款产品。
中国RET融合/突变阳性癌症患者迎来新治疗选择。近日,信达生物(01801.HK)宣布,塞普替尼(商品名:睿妥)在中国商业化上市。这意味着,自上市之日起,塞普替尼将面向全国供药。
塞普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和抑制活性的小分子RET抑制剂,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可抑制多种RET变异,由礼来制药(LLY.US)研发,信达生物负责中国商业化。2022年9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塞普替尼在中国用于RET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阳性的甲状腺癌、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治疗。
“作为公司第二款商业化的小分子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塞普替尼丰富了TKI产品管线,扩充完善了信达在肿瘤领域的产品布局,加深了信达和礼来的商业化战略合作。”信达生物方面对时代财经回应称。
随着塞普替尼上市,信达生物的商业化管线扩充至8款产品。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信达生物营收为22.40亿元,同比增长15.3%;但净亏损为10.85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亏损6.77亿元进一步扩大。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则显示,包括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伯舒)在内的七款产品总收入约10亿元。
目前,信达生物暂未披露塞普替尼的官方售价。但据“医伴旅”官方微博,塞普替尼在已经上架销售的部分药店公开零售价(不考虑优惠赠药等福利)为80mg*56粒/1盒 32833.5元。
火速商业化落地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2018年登陆港交所,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此次实现商业化的塞普替尼为First in class(同类首创)药物,是全球首款获批的高选择性RET抑制剂。
“癌症药物本身的毒性较高,但与同类癌症药物相比,这类高选择性RET安全性是较好的。”医药资深从业者申元(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数据使得塞普替尼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国内的审批都极为顺利。
2020年5月,塞普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需要系统性治疗的携带RET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成人和12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以及需要系统性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如适用)难治的RET融合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成人和12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
两年后的2022年9月,塞普替尼适应症扩围。美国FDA又批准其可以不限癌种地用于RET基因融合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成人患者,同时用于RET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在中国,2021年8月,国家药监局受理了塞普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
2022年3月,礼来与信达生物就塞普替尼中国商业化达成合作协议,信达生物获得塞普替尼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全权负责其定价、进口、营销、分销和销售推广。同年10月,信达生物发布公告称,塞普替尼(40mg&80mg胶囊)被国家药监局正式附条件批准上市。
短短7个月的时间,塞普替尼完成了商业化第一阶段。
“相比于自主研发模式和临床前、I期或II期阶段等的license-in(授权引进)模式,直接授权引进塞普替尼的独家商业化权益,一般只需要桥接实验,即可进入上市及商业化模式,在时间与成本上都有较高的确定性。但另一方面,越晚引进意味着成本越高,也意味着企业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换取后续的商业化权益。”医药资深从业者何家利(化名)对时代财经解释道。
“信达生物致力于开发出FIC和BIC(Best in class,同类最优)的分子,目前我们已经搭建并完善了药物开发平台,并且逐步交付分子进入临床,为公司长期管线积蓄力量。”信达生物方面称,“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研发实力外,商务合作是信达另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也是我们的优势领域之一,在过往11年已经与国际大药企以及国内外Biotech企业共达成二十几项的战略合作。”
与普拉替尼正面PK
塞普替尼并非唯一一款在中国上市并商业化的高选择性RET抑制剂。
2018年6月,基石药业(02616.HK)与Blueprint Medicines达成独家合作协议,获得全球另一款高选择性RET抑制剂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的大中华区独家权利。
2021年3月,普拉替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普拉替尼因此成为第一款在中国获批上市的高选择性RET抑制剂。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基石药业的普拉替尼和另一款药品阿伐替尼总销售额达1.63亿元。2022年上半年,普拉替尼、阿伐替尼以及新上市药物艾伏尼布总销售额为1.61亿元。
塞普替尼商业化上市,意味着其将与普拉替尼正面PK。而想要铺开销售则要有相应的团队建设。2021年年报显示,信达生物的专业人数及营销团队已达3000人,覆盖全国超5100家医院及1100家DTP药房。
“对一家企业来说,如果授权引进只做纯商业化的活动,那么也就意味在不增加边际成本的前提下,需要选择与自身相契合的领域。如果已经有相应科室的销售渠道,再引进管线,对企业来说,则不需要再自建销售团队。”何家利告诉时代财经,信达生物此前的药品已涉及肿瘤领域,那么则可以应用已有的成熟团队做类似药品的推广。
信达生物方面告诉时代财经,目前无论在核心城市还是广阔市场,信达生物都有专业的商业化团队,提供专业的医学服务,“通过精准广泛的覆盖,为患者量身定制打造更加精准、高效、低毒的诊治方案,让更多人关注并且参与到罕见靶点肿瘤患者的诊疗中来”。
当下,高选择性RET抑制剂还属于“小众领域”,自1985年RET基因被发现,直至2011年才陆续有针对RET基因的报道与研究。RET融合和突变发生在肺癌、甲状腺癌以及其他多种肿瘤类型中,是一个拥有“不限癌种”潜力的靶点。但由于RET融合突变率较低,目前跻身全球高选择性RET抑制剂行列并在中国实现商业化的只有塞普替尼与普拉替尼。
据医疗健康资讯平台美柏医健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高选择性RET抑制剂共有8款,其中已有3款进入临床II期,5款处于临床I期,尚无进入临床III期的国产项目。
进展最快的两款分别由广药白云山(600332.SH)和润石医药研发。其中,2022年5月29日,白云山用于治疗RET融合或突变的晚期实体瘤的BYS10片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目前在国内已经进入临床II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