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2之硅谷银行。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相关资料图)
“我们为在最具挑战性的时代成为最佳金融合作伙伴而感到自豪。”
3月1日,硅谷银行CEO格雷格·贝克尔在洛杉矶出席的一场金融峰会上说了这句话,在场的一位媒体记者注意到了他的手势:一只手划过空气,这有助于让话语显得更有力度。
格雷格·贝克尔 图源:法新社
贝克尔没意识到一个问题,他发言的地方是洛杉矶,好莱坞所在地。在好莱坞电影里,自信满满的flag往往都是不祥的征兆。
果不其然,他和他处了30年的银行(他于1993年加入)在一周后为好莱坞贡献了新鲜的素材,并拉了一众并不情愿的企业、机构还有政府进入演员表——这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最佳金融伙伴该做的事。
01
肇事者
2003年10月,硅谷银行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官网上兴致勃勃地记录了他们为企业们做的贡献: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已支持超过30,000家创业公司走上成功之路,其中包括一些科技行业最知名的公司。
它确实是银行业的先锋代表,创始人Bill Biggerstaff和Robert Medearis在一场扑克游戏中发现并最终赢得了这个潜在市场:他们抛弃了传统金融业“晴天打伞雨天收伞”的势利风格,在没有可见资产和利润的情况下,为硅谷数量不断增加的初创科技公司提供信贷和银行服务。
三十周年的时候,他们说自己:
硅谷银行的总资产从1983年的1800万美元增长到230亿美元,客户资金总额420亿美元,一系列专注于风险投资的基金超过17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所有风险投资的一半。
今年则是第四十年,硅谷银行伴随着科技公司对世界的颠覆而发展壮大,它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
除了银行本身,它也直接投资于基金和投资公司,包括国人耳熟能详的红杉资本,还有Accel、Kleiner Perkins、Ribbit Capital、Spark Capital和Greylock。它还是初创公司的投资人,为后者提供贷款,同时也兼做财富管理,还有财务顾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它又宣称自己是外汇风险对冲者,在风投这门全球化程度极高的行业里,它说自己可以为客户们“对冲90多种货币的波动”。
最令人欲罢不能的,还得是它的中间人身份。几十年来,很难找到一场没有硅谷银行赞助的大型创业活动,它会把投资者、其他创始人和初创公司人士聚集在一起,帮助彼此拓展人脉、构建业务。
这样说是有些啰唆了,对许多初创公司尤其是科技类公司而言,硅谷银行就是一切,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SVB生态系统”。
如今,处于这个生态系统的人们遭遇了反噬。一个为初创企业和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律所合伙人告诉彭博他所知道的潜在数字:数以千计的银行客户将受到影响,从大公司到初创公司再到风险投资公司。
02
受害者
系统失衡的直接原因,是硅谷银行手头没有太多现金。
这很荒谬。2021年,得益于山姆大叔的印钞机,硅谷银行的存款从620亿美元增至约1240亿美元,但这笔钱都用在了别处。
根据公司资料,硅谷银行的账面上仅有150亿美元的现金,而它的投资组合资产占比却超过了一半,近1080亿美元,远高于正常水平。
3月8日,它公告已出售其投资组合中210亿美元的证券,并计提亏损18亿,未来计划出售价值22.5亿美元的新股来“支撑其财务状况”。
投资亏损+卖股求生,这让它的大客户们,包括“硅谷教父”彼得·蒂尔旗下的Founders Fund、Coatue Management和Union Square Ventures等在内的许多知名风险资本家感到不安。
然后取出现金的动作开始了,而且都不是小钱。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的存款规模超过1750亿美元,仅存的现金根本不够这种抽血泵式的提现。
当地时间3月10日,硅谷银行宣布破产,这下不会再有40周年活动了。
3月11日,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其他监管机构发布了一份由数百名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签署的请愿书,要求“救济和关注在硅谷银行存款的小企业、初创企业及其员工”。
03
援助者
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下称FDIC)宣布接管,接管通常意味着一家银行的存款将由另一家健康的银行承担,或者FDIC将向存款人支付不超过保险限额的款项,这个数字一般是每位保险人25万美元。
最新消息显示,FDIC已经创建了一家新的银行,即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以持有硅谷银行的资产。他们对外保证,受保存款人——账户中余额不超过25万美元的人,将在3月13日之前取回他们的钱。
但据一份监管文件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硅谷银行中仅7%的存款拥有保险资格,剩下的钱需要从出售硅谷银行的获益中取得。
目前,接手的意向买家尚未出现,只有马斯克日常蹭热点,在推特表示对收购硅谷银行“持开放态度”。
04
抱薪者
与此同时,一些率先从恐慌中回过神来的公司开始意识到“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据彭博的消息,General Catalyst首席执行官Hemant Taneja3月11日在推特上发布了一项声明,表示将支援硅谷银行,积极同它的未来接盘者合作业务,并呼吁大家减少此次事件的影响,避免科技行业陷入更糟的境地。
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约125家风险投资公司签署了这份声明。
声明的翻译如下:
行业内开始恢复理智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硅谷银行未来的讨论短期内将不会停止。
我们也找到了一些行业内的讨论者,在他们的碎语中,能窥见更多关于硅谷银行的未来以及它留给人们的错题本。
05
讨论者
这些天发生了什么?
范卫锋
高樟资本创始人
我很熟悉的FA机构,周末就有客户临时取消了原本计划好的融资会议,因为他们的钱基本存在硅谷银行,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公司的资金链可能风险很大,开这个融资会议的短期意义也没有了。
对于这个事情整体的定性,我认为,和2008年的雷曼事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雷曼是处于美国金融体系中心位置的银行,对于体系有非常连续性的破坏力。
雷曼兄弟破产 图源:达夫观察
硅谷银行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区域性、行业性明显的银行,不处于金融系统的核心位置。另外,2008年危机之后,美联储和财政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机制,确保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如果市场因为这个事情过度反应,反而可能带来一些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韩云
资深投资人
新浪财经知识分享官
我一早发了一个美团王兴开玩笑要成立硅谷银行维权群的消息,没想到朋友圈还真有人要成立,并且问我要不要加群,说明投行创投已经有很多资金牵扯其中。
硅谷银行一夜破产,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银行倒闭案。
硅谷银行宣布破产
硅谷银行是美国最大的科技企业银行,主要为高科技公司和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
众所周知,新兴科技公司在创业初期都极度缺钱,需要风投不断输血才能活下来,这类初创企业,前期大多数没有抵押物,都是无形资产占大头,硅谷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这类科技型的创业公司,包括计算机、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新兴科技公司以及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等等,总之基本都是前期烧钱的企业。
简单来说,硅谷银行在美国是“创业银行”的代名词,和风投基金合作就是硅谷银行核心的商业模式。
怎么合作的呢?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息差,两年前美联储还没加息,市场上的美元还很便宜,硅谷银行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为了赚息差,硅谷银行就买了大量的10年期固定理财,年化收益率1.6%左右。
截至去年三季度,硅谷银行就买入了880亿美元的10年期以上抵押贷款,平均收益率为1.63%,别小看这个年化收益1.6%,当时美元没加息,1.6%是很“香”的。
凡事就怕但是,美联储这几年频繁大幅加息,当下美联储市场利率5.2%,也就是说储户的钱要付5.2%,这下硅谷银行不但息差没赚到,反而要倒贴3.6%利息给储户,这种倒挂,导致硅谷银行之前的投资出现巨大亏损。
为了减少亏损,硅谷银行不得不亏本18亿美元卖掉部分银行持有的长期国债,甩卖国债消息一放出,迅速造成了市场的连锁反应,仅仅2天,硅谷银行就遭遇客户的集中赎回和挤兑,导致破产。
为什么“倒下”得这么快?
胡捷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前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
硅谷银行的问题在于存户结构单一,是以硅谷的科技公司为主,这些公司本身多数没有盈利,主要靠融资维持,甚至还有一部分跟币圈有关系。
进入2022年之后,货币宽松的环境收紧,许多公司融不到钱就只好靠消耗存款维持。这就造成了硅谷银行存款下降。硅谷银行以亏损价格出售债券换取现金造成了存户恐慌,导致更多公司去提款,形成一个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
Rob Li
纽约全球股权投资基金Amont管理合伙人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硅谷银行一直是对冲基金钟爱的做空标的。对于一家负债端异乎寻常地集中于创投/风投圈的银行来说,在科技行业下行期受打击并没有什么吃惊的地方。然而,在短短两天内被挤兑冲垮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之所以迅速倒下,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银行本身的风控出现问题,没有考虑到美联储升息对硅谷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端两边都形成了同时的冲击。
先说资产端:硅谷银行的资产端本身非常简单和保守(跟2008—2009年时的雷曼以及一众投行有本质区别),大部分是国债,不存在资产巨量减值和坏账风险,但是国债在利率上升的时候价格会下降,导致“公允价值”受损。
再说负债端:利率上行影响了创投企业的估值和融资环境,导致硅谷银行的客户储蓄也开始走低(创投企业融不到新钱 = 没有新增储蓄进入银行;同时持续烧钱 = 储蓄持续被客户转出)。这样的情况下,资产持续受损,而负债持续攀升(要求取钱的量超过了存钱的量),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被打破,就容易造成挤兑的情况。
其次,硅谷银行的负债端(储户)异乎寻常地集中于创投/风投圈,而创投/风投圈是所有行业里“羊群效应”最明显的,一旦大的风投/科技创业企业开始抽走储蓄,同时公开地鼓励所有人撤走资金,所有圈子里的玩家都会统一行动,羊群效应可以迅速形成挤兑。
董毅智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
SVB破产危机,川普也出力不少。从金融监管立法维度来看,SVB虽然名字都叫银行,但与多元化经营的大型银行不同,硅谷银行并没有大量的零售用户基础,经营的业务也偏向于高风险创投企业。
川普当选后就急急忙忙放松监管,在2018年修订多德-弗兰克法案时,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产认定标准从500亿美元提高至2500亿美元,不仅放宽了硅谷银行的现金储备要求,同时也不强制要求该行每年都参与美联储的压力测试。
该法案也免除资产规模小于100亿美元的银行适用沃尔克规则,然后因此受益的银行成了本次危机的重灾区。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极力推动这一法案的硅谷银行总裁Greg Becker,也在上周五悄悄卸任旧金山联储董事的职务。更扎心的是,他于2023年2月27日以3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12451股股票,平均价格为每股287.42美元,CFO、CMO也分别套现跑路,只留下了硅谷创业者们徒悲伤。
实际上,Greg Becker涉嫌内部交易行为,包括其整个高层人员也是,后续可能会遭到调查。
其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SVB的首席行政官(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 - CAO)是当年雷曼兄弟的CFO,这实际上反映出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许多问题。
后续要关注什么?
洪灝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现在,全球市场的担忧在于:硅谷银行是否会被救济?许多专家奔走相告,称如果美国监管不出手的话,硅谷就会成为第二个雷曼,扳倒整个美国金融系统。专家们还要求美联储重新开闸印钱,尽管如果再印,美币很快会变成冥币。
在周一前,市场需要看到三个救助的措施:
①低于25万美元的小储户得到全额的偿付。
②高于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上限的储户获得部分偿付,并保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视硅谷银行资产的出售变现情况,这些大储户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偿付(比如80%)。
③让美国四大银行之一接手硅谷银行。
如果可以出台这些措施,或者至少可以承诺大部分措施,并指出化解硅谷银行破产的路径,那么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信心将逐步恢复正常。
然而,现在棘手的是,硅谷银行只有不到3%的储户存款余额低于25万美元。其它都是又大又蓝,盛极一时的硅谷创投公司,包括红杉资本、Paradigm、a16z、高榕资本等。很多硅谷公司涉及的资金高达几亿到几十亿不等。怪不得硅谷被接管前,挤提规模达400多亿美元。在这样的挤提压力下,基本没有银行可以存活。
硅谷银行大门紧闭
如果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委员会独力难支,那么美联储、美国财政部是否能够像当年贝尔斯登、雷曼时期那样力挽狂澜?
遗憾的是,美国的法律很可能不允许。如果美联储要出手,硅谷危机必须符合“系统性危机”(systemic risk)的定义——但现在的硅谷显然与当年贝尔斯登、雷曼倒闭的影响不一样。
美联储的干预必须是有“广泛基础的”(broad-based),而不能仅仅让某个公司受惠。同时,美联储不能干预一个已经被接管了的破产公司。美国财政部也不能使用没有经过国会立法批准的钱,现在巧妇无米。
所以,最后看来还是要FDIC一个人扛。我以上提出的拯救硅谷的措施,第一条关于小储户的很容易做到。第二条关于变卖硅谷资产来偿付大储户的步骤已经开始。
据闻,已经有对冲基金出价60%—80%去买硅谷银行的存款。如果在此危难之际,硅谷资产可以变现60%—80%,那么在美国市场恐慌缓和之后,价钱应该会更高。毕竟,美国国债每天交易6500亿美元之多。而第三条关于大银行接手,似乎暂时还没有消息。
在周五VIX隐含波动率飙升近30%之后,国际市场的情绪开始缓和,海外市场差价合约甚至略升。与硅谷密切相关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回到两万以上,美元稳定币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之后,重新回到1附近。这些数字货币对于系统流动性是最敏感的。
美联储会因为硅谷银行而再次开闸放水吗?其实,硅谷的破产恰恰是美联储无节操放水,直升机撒钱导致美债收益率暴跌、储蓄户存款暴涨造成的。如果再次以硅谷银行为借口印钱,那么美联储仅有的一丝信用,也将随风而逝。
胡捷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前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
关于硅谷银行被接管的后续安排,首先无条件满足被保险存款人25万美元以下的提现需求,鉴于硅谷银行资产大致能够覆盖其债务,且存户大多为科技创业公司,是美国经济的生力军,联邦机构大概率会主动兜底25万元以上的存款部分。如此,应能够很快平息存户的恐慌。
同时,监管方还可以寻找入股的股东,或者寻找投资方直接收购,因为硅谷银行的实际资产结构还是不错的。
美联储也会出手相救。鉴于硅谷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面临的主要是流动性问题,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可以从贴现窗口直接贷款给硅谷银行,收取其资产作为抵押。这种方式最现成,美联储一秒钟就可以把钱划给银行。我估计最快周一美联储就会有所动作。
而最坏的情况是美联储不愿意出手,然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找不到接盘方,只能贱卖硅谷银行的资产,这种情况就会造成额外的损失。
总体来说,硅谷银行危机是一个茶杯里的风波,不过这个茶杯尺寸排名全美第16,大点而已。
从硅谷银行的规模来看,它的倒下会导致其他银行对它的拆借出现违约,如果放任不管,是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
聚集在硅谷银行门口的人们
但是由于2008年以来,对雷曼事件的处理积累了许多经验,而硅谷银行的情况也比较明朗,因此监管当局一定会果断出手,迅速把这件事消灭在萌芽当中。因此,简单说不会出现“雷曼时刻”,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此外,美联储的主要任务目标是要把通胀带回2%的水平,目前距离它的理想目标还差得挺远的,因此紧缩政策从这个月目标的要求来说,肯定不会放松。因此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不受影响,不会转向。
给世界的一些启示
Rob Li
纽约全球股权投资基金Amont管理合伙人
回到风控的老话,“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首先,应该考虑将日常业务往来银行和现金储备银行区分开来。业务往来银行可以选择更专注于细分领域的较小银行(服务可能更好),但不要放超过流动资金需求太多的数额。
其次,大部分不急需使用的现金应分散放在数个“大银行”(美联储指定的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因为美联储对这些“大银行”的准备金要求更高,储户的风险更小。
第三,储蓄可以考虑分散投资于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和适量的国债,而不是全部作为现金储备。
然而,回到SVB挤兑事件本身,实际上也创造了不少好的投资机会。
◎首先,对于有足够现金和长期持有定力的大型战略投资者而言,收购SVB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因为其资产端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在合适的估值和合理的投资结构保障下(类似于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优先股注资高盛),拿到这个科技创投圈优质银行资产,从长期来看会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其次,另外一些地区性银行(例如First Republic Bank)客户集中程度非常分散,又有足够的流动性,在这次受SVB事件影响时估值也被拉低,是不错的错杀机会。
而大银行(美联储指定的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则更不用说了,它们本身准备金非常高,这次还会从SVB事件中获益,吸纳更多储蓄。
本篇作者 | 巴九灵 | 当值编辑 | 沈徐玮
主编 | 何梦飞| 图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