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25日讯(编辑 刘越)2022年,最火的药物之一是连花清瘟,其背后的以岭药业去年全年股价累计最大涨幅186%。但是,随着全球疫情形势趋缓,连花清瘟走下“神坛”,公司股价自2022年12月历史高点迄今几乎腰斩,且一蹶不振,不见起色。
以岭药业从石家庄走出来,而石家庄也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的供应主力,在去年官方开出的涉及100多种药物的“囤药名单”上,半数以上都能在石家庄的生产线上找到。但告别抗疫“药都”光环,以岭药业盛极而衰的发展历程也像极了这座老牌城市医药产业的缩影。
被辜负的愿景:石家庄昔日荣光不再 “药都”之谋落空
(资料图片)
“傍晚6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正如歌中所唱,对于很多老石家庄人而言,弥漫的药味儿是一生的记忆,石家庄与药厂血脉相连。2000年,石家庄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129.1亿元,利税10.16亿元,产值规模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同年,石家庄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关口,领先西安、郑州、济南等一众北方省会城市。基于此,21世纪初的石家庄喊出“中国药都”的愿景,目标“十年磨一剑”,到2010年全市医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0%以上。
如今的石家庄拥有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河北制药集团、石家庄第一制药集团、石家庄二药集团和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而来)以及后来的神威药业、以岭药业、常山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此外,步长制药2月初公告,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但现实依然很骨感,石家庄不仅没有按照既定计划,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药都’”,而且2015年后,以石家庄为主力的河北医药产业产值在全国已跌至10名开外。
有分析人士指出,产业扶持政策的缺失、招商意识的匮乏和相对不完善的配套措施,使得石家庄医药产业转型慢人一步。2000年,石家庄主营中成药的大型药企--神威药业发展势头迅猛,需要再建一个分厂,却苦于征不到土地,只能“杀到”北京燕郊开发区。同样的故事再度上演,2010年,河北华安药业计划推进一个胃癌疫苗项目,其首选地就是石家庄,但由于土地指标迟迟难以落实,华安药业转而把目光投向安徽芜湖。
连花清瘟、青霉素走下“神坛” 以岭药业股价腰斩后横盘 华北制药走下坡路
以岭药业1月底公布了可圈可点的2022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增幅明显,2022年1到12月,公司净利预计21.5亿元-24.2亿元,同比增长60%-80%。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虽然以岭药业含蓄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一定幅度增长”,但据国金证券研报,2022年前三个季度连花清瘟的收入已经超过了35亿元,占总收入的44.71%。
官方推荐、院士背书、市民疯抢,“一药难求”。而为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工信部甚至发函商请各地扩产连花清瘟。如此热度下,以岭药业创下市值3年5倍的传奇。但随着市场对连花清瘟追捧热度的下降,以岭药业股价自2022年12月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48%,且持续横盘。在没有其它明星产品可以顶上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以岭药业业绩短期内或将遭遇下滑。
华北制药拥有与以岭药业相似的命运,甚至当初风头更盛。70年前,连花清瘟还只是尘封的“老药方”,青霉素才是真正的救命“神药”,但非常昂贵。“一五”期间,石家庄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抗生素生产的“天选之地”,“共和国医药长子”华北制药在此筹建。1992年,华北制药成为全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在华北制药的产业聚集效应下,药厂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但2003年下半年,“第六次青霉素价格大战”正式打响。彼时,石家庄医药产业的两大巨头--华北制药与石药集团都以抗生素原料药为主营业务,“同室操戈”的局面频现,价格竞争下利润一再压缩。1995年净利突破2亿元的华北制药,10年后,首度出现年度亏损,2022年预亏6.84亿元左右。
更雪上加霜的是,各地陆续颁布的抗感染类药品“降价令”,以及一再升级的“限抗令”,让石家庄抗生素原料药业务日益艰难。有分析指出,在市场转型的新赛道上,相比更加灵活的小企业,老牌大药厂“船大难掉头”,反而没能很好地抓住商机。比如,江苏龙头企业恒瑞医药2011年到2022年的11年里有10款新药获批上市,但是在石家庄,即便是研发投入相对较高的石药,相当长时间里也只有丁苯酞一个新药,其余企业仍是以原料药、仿制药等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产业为主。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近几年来,石家庄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措施,如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大对于医药产业的扶持,力争在2023年营业额收入突破1000亿元。1月,石家庄市印发了《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宣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石家庄布局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做中药改良型新药的企业,有望拿到最高1.2亿元的奖励。
(财联社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