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4月4日,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指出,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引发的风波仍未结束,还会有所扩散,但不会引发2008年之后的又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吴晓求认为,基于不同国家金融结构的不同,风险源、风险传递机制,以及风险的外溢效应,是有很大差异的。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递不同,风险感染的速度和程度相对有限。
“从美欧银行风波中,至少有三点需要认真总结。”吴晓求表示,碰到类似风险时,稳定市场特别是稳定储户的信心非常重要,以防止风险的蔓延,储户稳住了,银行体系就稳定了,因为银行的破产或危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流动性风险带来的,短期的财务状况不会引起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在救助时要采取市场化机制,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能拿财政资金堵风险。最后处事要果断,这对稳定国家银行体系至关重要。
(资料图片)
这些经验教训值得当前中国深思。吴晓求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当前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亦是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我国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和发展,才能把两者统筹起来。
在吴晓求看来,大力改善金融功能、着力调整金融结构将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我们的金融功能仍需完善,要有效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迭代。”吴晓求指出,创造资产流动性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标志,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功能改善的主要方向。这要求我国必须调整金融结构,推动基于脱媒的市场化改革。
吴晓求还认为,没有金融结构的改善,金融功能是很难转型的。而金融结构的改革首先是资产结构的调整。硅谷银行事件引起的新一轮风险不会引起全面金融危机,是源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富有弹性,能够很好地吸收风险、组合风险、分散风险。近几年我国金融结构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主要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规模和比重得到了提升,使得结构弹性有所增强,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工具和产品也要结构化,不能太单一,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也走向多样化。”吴晓求进一步指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要非常准确,不能停留在原始状态,因此政策工具的创新很重要。同时,金融机构的结构,特别是中小微银行业态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他看来,我国只能走“基于脱媒的市场化”这条路。现代金融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业态的多样性,单一的金融业态似乎风险可控,实际上是风险在累积,我国要创造风险的流动机制,使风险流动起来,而不是使风险固化,否则会带来更严重的金融风险。让风险流动起来,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标志。
编辑 孙文轩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