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容汇锂业”)更新了招股书并回复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公司此前新三板摘牌后冲击过科创板,不过最终主动撤回申请,此次创业板IPO募集资金在较上次科创板IPO时从9.24亿元增加到30.60亿元,翻了好几倍。
在此前科创板IPO期间,容汇锂业每次问询都会被问及科创属性有关的问题。容汇锂业在招股书中说明了前次申报撤回的具体原因,相较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疗等领域,公司科创属性略显不足。
“说不清”的行业分类,拷问之下一变再变
(资料图)
据了解,容汇锂业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体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
不过有趣的是,容汇锂业对自己的定位似乎并不是太清晰,行业分类“一变再变”。与容汇锂业同行可比公司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的行业分类均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而雅化集团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在新三板挂牌时,公司行业分类为“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而在科创板IPO的过程中,容汇锂业递交的招股书将公司行业分类归为节能环保领域中的"动力电池及相关服务",上交所也对此进行了问询。
在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继续追问公司是否属于基础化工领域企业,容汇锂业更是直接将行业分类变更为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子领域。
转向创业板后,招股书中,将公司划分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同时还一再强调公司属于锂深加工行业,不属于锂矿开采企业,产品不包括金属锂,区别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等公司。
在深交所二轮问询过后,公司近期更新的招股书中又将行业分类变更为与雅化集团一样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回归了“初心”。
趁新能源东风营收暴增,锂价回调业绩随时变脸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容汇锂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6亿元、15.42亿元、59.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3.7亿元、19.05亿元,业绩增长非常亮眼。
业绩亮眼的背后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出现爆发式增长不无关系,2021年及2022年在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容汇锂业主要产品电池级氢氧化锂及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容汇锂业电池级碳酸锂产品的销售均价分别为3.55万元/吨、8.23万元/吨和38.66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84亿元、7.98亿元、36.9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16%、52.66%、62.52%。
同期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销售均价则分别为4.88万元/吨、8.32万元/吨和33.59万元/吨。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2亿元、6.44亿元、21.8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05%、42.44%、36.92%。
不难发现,业绩猛增的背后,容汇锂业可能面临业绩变脸的风险。2023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已经跌去不少。若未来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则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将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容汇锂业主营业务毛利率也持续上升,分别为10.55%、45.72%和49.36%,增长与锂价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不过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11.15%、47.66%、54.64%,容汇锂业还不到行业平均水平。
无矿是“硬伤”,募资聚焦产能方向
从2021年锂产品营收水平来看,容汇锂业以15.16亿元位居第六,,但相比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尚未掌握锂资源。一直以来因为"家中无矿"而备受关注,是少数没有锂矿资源而规模又较大的锂盐企业,其原材料几乎依靠海外采购,供应商集中且话语权较弱。
据了解,容汇锂业的锂精矿绝大部分采购于澳大利亚Pilgangoora和巴西AMG。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56.57%、67.97%、92.72%,其中2022年向澳大利亚Pilgangoora的采购占比高达到62.51%。
假设澳大利亚Pilgangoora减少供应量,则为满足自身需求,容汇锂业需要向其他第三方采购锂精矿,在市场价格高于长协价格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容汇锂业采购成本的增加。根据测算,若澳大利亚Pilgangoora减少20%的供应量,将导致公司利润总额下降7.1%。
当然,容汇锂业也曾尝试过收购,2017年公司曾启动远期收购西藏麻米措38.40%股权,不过该事项在2021年终止,2500万元定金也作为违约金成为营业外支出。当时容汇锂业给出的理由是“基于公司整体战略的长期考虑,有利于聚焦主业。”
不过此次募资容汇锂业并没有把目光放在优质锂资源上,更多的是聚焦在扩产,公司拟募资30.60亿元用于“年产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6.8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