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中国的银行存款利息在不断下调,能拿到手的利息在不断减少;
2、存在银行的钱不一定安全,银行也会破产;
(资料图片)
3、通货膨胀与货币膨胀叠加,存款的资产价值不断缩水;
4、既然存钱到银行无法保证躺平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增加手头资金的收益?
进入5月份以来,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先后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一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利率纷纷下调0.25-0.3%不等。调整过后,当前多数国有大行、股份制、地方银行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3%以下。
不过,面对经济恢复缓慢,工作难找,或者做生意创业风险太大,还是有不少人在想,或者在问:我们的存款利息虽然这两年一直在下降,但10万块钱存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也有接近3000元的利息。如果努力拼搏几十年,攒够500万、1000万存银行,靠吃利息还有“躺赢”的可能吗?
想躺赢?想多了。
一、中国的银行存款利息在不断下调,能拿到手的利息在不断减少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绝大多数时间,我们一直执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流通中货币的增速总是大于经济和收入增长的,这就造成市场上超过需求的资金越来越多,导致整个的资金价格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都是逐渐下滑。
以渤海银行为例,2008年其5年期的整存整取的利率为5.85%,到2023年5月已经下滑到2.95%,15年之间,5年期的存款利率下跌了49.6%,接近一半。
如果我们在2008年存入100万到渤海银行,每年可以获得5.85万的利息,是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的3.7倍。那个时候你存入100万,一家三口都可以过上超过平均水平的生活。到2022年,你存入100万到渤海银行,每年可以获得的利息只有3.05万,仅为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的61.8%,你一个人要过上平均水平的生活,还差1.88万元。
前15年存款利率腰斩,后面存款利率大概率还会下降。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从1990-2010年2位数的引领世界的高增长周期,转入目前3-5%的中低速增长周期,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货币宽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小,债务、货币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也越来越差,对资金成本的承担能力越来越弱。这将逼迫央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致力于引导资金价格下调。
从货币供给配置来讲,要减轻经济发展部门的资金成本,就需要下调贷款利率。要下调贷款利率,就必须降低存款利率。否则,以存贷利差为毛利主要来源的中国银行业就会亏损、破产。
银行利率政策也在不断变革中,最新文件《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利率是这样表述的:“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意思是以后存款的利率,将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数值联动。
存款利率的下调,可能会超过我们的认知与想象。在2022年欧美开始加息之前,欧洲很多地方的银行存款为负利息。亦即你存钱到银行,没有存款利息,你还要向银行支付存款保管费用。这大概率也是我们未来的情况。
所以,你真的能够靠几百万的银行存款吃利息躺平吗?
二、存在银行的钱不一定安全,银行也会破产
将大笔存款存入银行躺平吃利息的前提条件有三个:
一是存款金额足够大。按2023年的5年期存款利率计算和预估的2023年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要维持城镇平均水平的生活,一个人至少需要存入176万元。
二是存款利率不能降低。如果存款利率降低了,你拿到的利息就减少了,生活水平就下降了。
三是银行不能破产。银行一旦破产,不仅没有利息,你的本金都可能拿不回来。
今年美国的硅谷银行倒闭,虽然美国的监管机构通过其成熟的银行保险和行业监管水平,确保了硅谷银行储户的本金不受损失,但这一事件揭示了当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时,银行也存在破产的可能性,存款本金也存在损失的可能。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认知:银行存款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只不过这是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风险小,并不等于没有风险。
中国的银行业以国有银行为主,看上去风险比美国的银行小。但研究宏观经济的都会看到,中国的经济规模不过美国的70%,但流通中的货币已经是美国的2倍,比美国加欧元区再加英国还多。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了297%,超过了所有的发达经济体。
特别是我们的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已高达70万亿,加上公开的地方债,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04.6万亿元,债务收入(含基金收入)比为573%。年债务利息支付约需5.75万亿元,占地方财政预算与基金收入的31%。而地方隐形债务中,多以银行贷款的形式存在,各地的商业银行、农商行等地方银行存款,大多转化为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
从年初遵义道桥公司达成156亿银行贷款展期20年的协议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隐形债务无力偿还,要么展期,要么暴雷。而不管是展期还是暴雷,都将是这些贷款银行的极大考验。
最近几年我国银行倒闭的几个典型案例如下:
2001年广东汕头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直到2011年重组成广东华兴银行。
2020年包商银行倒闭,50万元以内的中小储户还是拿回了本金利息,超过50万的部分就只有部分赔偿了。
2022年4月开始河南几家村镇银行用户无法取款,案件还在调查中,涉及存款本金至今尚未解决。
三、通货膨胀与货币膨胀叠加,存款的资产价值不断缩水
一般人都知道,通货膨胀将导致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但是,除了通胀之外,货币超发造成的货币膨胀,一样会导致存款贬值。因为货币与经济成果之间,也存在逻辑联系。当货币增发速度低于GDP时,货币购买力会增加。反之,货币购买力会减少。所以基本上所有国家掌管货币政策的央行包括我们的人行都会强调,货币投放的增速要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就是这个意思。
而将一笔存款存入银行躺平吃利息,意味着因货币贬值叠加通胀贬值带给你的存款损失,远大于你所拿到的利息。
如果我们以2000年为存款价值基准,到2022年,我们的现价GDP从10.03万亿增加到121万亿,累计增长了1106.6%,年均增长11.9%.
但流通中的货币M2,从13.75万亿增加到了266.43万亿,累计增加了1837.1%,年均增长14.4%;CPI累计上涨了64.6%,年均上涨2.3%。
按照M2增速超过经济(GDP)增速即为货币贬值、CPI上涨为资产贬值,即 存款资产价值变化率=GDP速度/(M2速度*CPI速度 )计算,2022年的100万元,只相当于2000年的37.9万元,22年累计贬值了62.1%。平均每年贬值4.4%,与这22年期间的5年存款平均利率(简单平均)4.4%基本相当。
这个计算结果意味着,这22年间我们一直定存5年期存款,我们得到的利息也仅仅能够弥补因通胀和货币超发带来的存款价值损失,并不能产生多余的价值来供给我们生活费用。
四、既然存钱到银行无法保证躺平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增加手头资金的收益?
有很多普通人的梦想就是“赚够钱存银行躺着吃利息”,可是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变化趋势,就是利率越来越低,想要躺赢越来越难了,还是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多做一些合理的长期的投资规划,才能增加你的财产性收入,确保自己流动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由于我们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央行、证监委等金融监管机构对投资市场的监管也总是比较滞后,存在一些无力监管的领域,因此不少人也经历过现实社会中的P2P理财、民间借贷、炒作虚拟币、金融传销等套路,被割了不少韭菜。因而对投资理财充满疑虑和恐惧。
其实,之所以不少人在投资理财上上当受骗,还是被单方宣传的低风险高收益蒙蔽了双眼。在上述投资套路之外,还是有一些收益远超过存款利息、风险也比较好控制的投资渠道。
一是投资国债。
国债有国家信用背书,资产安全性上超过了银行存款,但收益率又比银行存款高得多。比如5年期的国债利率为3.22%,比目前相同投资期限的地方银行存款利率2.95%高出0.27个百分点,比国有银行相同投资期限存款利率2.65%高出0.57个百分点。100万投资5年期国债,比存入地方银行5年期存款的年收益要高出9.1%。
二是投资基金。
基金是今后大众个人投资的发展方向。虽然从去年到今年,基金的收益率不太理想,不少基金为负收益。但做投资,不要拘泥于几个月的短期表现,要从长期持有的收益率来进行判断。
比如中国证券报公布的上表这10家基金,2013年-2022年10年累计收益率最低的平安基金也达到了95.65%,年均回报达到了6.94%,比这10年5年期银行存款平均利率4.09%,高出69.7%。
三是投资股票。
很多人认为股票投资8成亏损,只有2成挣钱。其实,这个2:8定律,只适合定义那些频繁炒作股票的人。大家不能用多少年前沪市6000点,现在也只有3200点来论证股市不能投资,因为这个股市指数仅仅是一揽子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变化幅度,他没有计入转送股,也没有包括派送股息。
我们以在201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用12910元买入1000股招商银行股票为例,到2022年,12年来招商银行股票价格从12.91上涨到48.71元,累计分红派息10028元,仅仅分红的收益率就达到了本金的77.67%,年均分红收益率为4.91%,比同期银行5年期存款的平均年收益率4.09%,要高出20%。如果再加上股票本身的价格收益,其年均收益率就达到了13.46%,是同期银行5年期存款的平均年收益率4.09%的3.29倍。这个收益率应该是非常不错了。
实际上大家只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优质的股票,并长期持有它,你就一定能获得较高的、风险可控的收益。
当然,还有一些风险较大的投资,比如期货、炒汇等等,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并不适合非专业人士投资。前30年较好的投资标的----房地产,大势已彻底改变,今非昔比,长期看风险很大,收益很小,也不建议继续投资。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