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前几天,马化腾的一个讲话流出,引发了围观。小马哥讲“后续环境挑战目前看还挺大。你们要收紧队形,做一些余量考虑,应对一些突发的挑战。不可过于乐观。”这段话被传成了“内部讲话”,越解越歪。
后来腾讯官方人士出面澄清,“这是在外部群的聊天,本意是跟一家投资公司管理层做一些居安思危和降本增效的探讨,不是对腾讯内部的讲话。”
越传越歪的虚惊一场,是乌龙事件。不过,马化腾这番话确实值得重视。
(相关资料图)
直面风险,不是“唱衰经济”
风险无法回避,只有冷静面对。
2017年,马化腾在接受《管理视野》主编陈晓萍的采访时说“公司需要冗余度,要允许适度浪费与试错 ”。对比此番讲话,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
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经营策略。从“适度浪费与试错”到“收紧队形”,无可厚非。这是风险判断,而不是“唱衰经济”。要是经济可以被唱衰,天天被网民唱衰的美国经济岂不是得崩无数遍?所以,大可不必担心经济被唱衰。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经历了很多曲折,没有哪次是因为“唱”就“衰”了。只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变,经济发展的大势就不会变。这才是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底气。
直面风险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风险就摆在那里,回避不了。中国经济目前面对的最大风险是“市场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教育红利、出口红利等等,经常被谈论,但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市场红利的不同体现。
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不是没有人口,但是没有人口红利。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但是农村一穷二白,哪来的红利?
市场化改革前,教育投入捉襟见肘,198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14.7万人,哪来什么教育红利?2001年才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教育水平提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市场化改革前,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是农副产品,是从老百姓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物资换点外汇。谈何出口红利?1978年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不到百亿美元,仅为97.45亿元。2000年,出口达到了2492.03亿元。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激增,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
没有市场化改革,就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负担。没有教育红利,只有教育缺口。没有出口红利,只有被排除在全球贸易体系外的经济孤立。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经济改善的起点,所有的经济红利都是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活力的产物。
企业、个人今天感受到的“经济寒意”,讲白了就是经济红利减少了,问题还是出在了市场机制。分散在市场活动各个环节、各产业部门的管制,经年累月积累到影响全局的阈值,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下降。
这是经济结构性问题,靠发钞放水、刺激消费的干预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轮轮的放水刺激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成了问题本身。放水放出来的热钱导致资源错配,大量无效、低效的盲目投资堆积了巨大的债务包,已经成了大问题。再搞放水救市,不管是救楼市,还还是救别的什么市,都是行不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市场条件下,想放水都放不出去。
企业不敢贷款发展,居民不敢贷款买房买车,印再多的钱都是银行账面上的数字,与实体经济无关。
今天的中国经济又回到了市场化改革的最初起点。给市场松绑,让企业家放手经营、安心经营,是绕不过去的唯一选择。
结构性问题的微观视点
老百姓不懂很多宏观经济的大道理,或许很难理解经济结构性的宏观现象。但是,切身利益相关的微观现象是可以感受到的。比如就业问题上,年轻人失业率激增,全社会都很关注。可是,老年人退休也难,要延迟退休了。照顾年轻人就业,就得老人及时腾位子。但是,社保缺口大,却要企业养着老人。站在哪边看都有理,合在一起就左右为难。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矛盾。
这一结构性矛盾,脱离市场是无解。财政口的政府事业单位扩招,财政负担很快就会到极限。印钱一手补社保,一手发失业救济,货币很快就要出大问题。“劫富济贫”增加税收,杀鸡取卵很快就无富可劫。
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改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顺畅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社保缺口、就业缺口、财政缺口才能获得缓解。企业在市场中创造财富的经济红利,才有个人的薪酬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市场分配。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都要从市场求解。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经验,也是经济问题的现实逻辑,更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不是万灵药,但是离开了市场,是万万不灵了。没有哪个国家踢开市场另起炉灶走通的。
问题在于,市场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总能找到干预、管制的理由。这个局部管一下,那个局部干预一下。每次“政府管一管”都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可是各种管制堆积起来,就是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下降、资源错配的谬误丛生。
因此,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不是走计划经济老路的通盘设计,而是局部动作变形的整合风险。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管制和干预思维,“修正市场”的冲动型干预频发,让企业无所适从,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
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对市场的管制思维,克制干预冲动,减少对市场的干扰,才能稳定市场预期,重拾经济信心。
要让企业家安心经营,去除一条不合理的管制政策,比印几百亿上千亿都有效。改变一项不合理的监管政策,比什么口号都管用。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市场环境改善,才是企业经营者的信心之源。
企业家有信心,才有就业增长,才会有旺盛的消费。放手让市场主体干,才是经济复苏的正解。中国企业家重拾信心、意气奋发时,才是中国经济复苏之日。
一张账单不能买两次
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不会是想象中那样的平坦。干扰市场化改革的顽固力量从未退场。下有经济民粹主义者的鼓噪生风,他们竭力抹杀企业家的社会贡献,长期煽动仇恨,扰人心智。上有从过度干预和管制中获益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也不会轻易放手。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的经济观念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缺乏直面风险和困难的勇气。尽管今天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并不比当年出发时更顺畅。改革开放之路始于穷则思变的勇气,也付出了巨大的转轨代价。同一张账单,不该买两次。
因此,无论市场化改革道路千难万阻,也要坚决走下去。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中国经济发展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