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抢跑”降息,上一次还是在2020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内部研判 投研团队
【资料图】
◎作者 | 牛叫兽
央行突然“抢跑”降息!
上次类似的情况,还是在2020年3月疫情初期。
接下来,要密切关注6月15、20日,是否会进一步“真降息”。
下文,我梳理几个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并结合投研一线的最新观点,跟大家做分享。
会影响房贷吗?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次属于“预降息”。
因为这次降息,不会让我们直接受益,而是银行受益。
流程上,确实会影响房贷。
从央行到商业银行,再到我们消费者,目前已经形成MLF—>LPR(房贷利率相关)的脉络,有先后关系。
前者(MLF)受央行影响,是央行给商业银行借钱的成本。
而LPR,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借钱给我们消费者的成本。
但今天降息比较特殊,时间比较长的MLF还没降,短期的逆回购反而提前下调利率,抢跑。
(来源:人民银行官网)
东吴陶川统计,如此急迫的抢跑降息,近几年只在疫情初发生过,可见政策迫切性。
正是这种迫切性,目前市场几乎一致认为,6月15日、20日的降息,是板上钉钉。
但15号能否顺利降息,仍有不确定。
招商分析师张静静提出两点,认为15号降息概率不大:
1、银行的利息差比较低,降息空间不多。
银行是赚利息差的生意,以较低的利息成本吸收资金,再用高利息带出去,中间赚的就是“净息差”。
如果净息差下滑,不光银行赚钱少了,还会影响资产质量和金融安全。
按照张静静测算,一季度末大行的净息差已经跌到1.69%,低于1.8%的警戒范围。
如果净息差进一步降低,可能导致银行在审慎体系被扣分,甚至被央行惩罚。
如果没有余粮,想帮忙可能也有心无力。
2、要防止“脱实向虚”,资金空转。
脱实向虚,意思是央行放出来的钱,没有流到实体经济,而是停留在金融系统、银行市场倒腾。
若贷款利率太低,甚至比存款或理财收益还要低的时候,企业完全可以找银行贷款,然后把钱投去买理财。
空手套白狼,导致政策打空拳,脱实向虚。
张静静团队统计,目前每天都有超过8万亿的钱,在银行间市场空转,超过警戒线。
资金空转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所以在5月财经委会议上,重申“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所以如何权衡这俩事情,本身也是件难事儿。
房子还能买吗?
这次降息前,央行被“架在”楼市和汇市两难之间,进退维谷。
左边,楼市走“A型”复苏,四五月成交明显回落。
虽然降息不一定能提振楼市,但反正不降息就大概率不行。
右边,汇率走到7以上,徘徊在7.1和7.2这些关键位置。
一国利率,对内是贷款成本,对外是汇率。
短期无法“既要又要”,必须做选择题。
早上央行降息后,汇率瞬间冲到7.17,后来受美元指数下跌而回调,但选择题也已经有答案。
那意思是,房子还能接着买?
只能说,降息和楼市回暖,确实没有必然联系。
央行从21年末就开始一路降息,也依然没办法阻拦市场坐滑梯。
对已经买房的人来说,降息可以减轻每月几十块一两百的利息负担,但大几千上万的房贷大头依然没解决。
对于还没买房的人来说,缺的也不是每月那点鸡毛蒜皮的利息。
能买法拉利的人,也不缺500块优惠券。
还会有更多政策出来吗?
这次突发降息,更重要的可能是打开了市场的念想,打开对政策的期待。
从资产价格看,股市、债市、大宗商品,今天表现都不错,尤其是后两者,对实体经济反映更敏感。
当然,今天的降息还不算是什么“重磅信号”,还没办法把股市的情绪立刻扭转。
在经济触底回升的模糊阶段,不同的视角,获取的信息可能完全不同。
悲观者眼里,可能看到的依然是各种不确定性和未知。
但是,反映实体经济需求的大宗商品指数,最近已经在震荡磨底,部分重工业产品的开工率也开始反弹回升,已经部分产业开始逆周期布局。
只有乐观者,才有发现机会的眼睛。
宏观是无能为力,微观才有所作为。
面对困局,我们无法躲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去关注什么。
拥抱变化,跟上加速的趋势,相信一切僵局都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