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记者舒越 刘小菲)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近期有点忙。在松发股份筹划资产重组跨界进军储能赛道后不久,陈建华、范红卫实际控制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恒力石化也有大动作。
7月4日晚间,恒力石化发布公告,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康辉新材,并通过与大连热电重组的方式实现上市。据悉,这是A股首单民企“分拆+借壳”并进的案例。
事实上,这并非恒力石化首次推动康辉新材分拆上市。2022年4月初,恒力石化曾发布过分拆公告,但当月月底即终止了相关交易,原因是大连热电自查后发现,公司2021年度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的情形。
(资料图片)
康辉新材去年净利下滑逾八成
资料显示,康辉新材主营业务是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与恒力石化其他业务之间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性。
2020-2022年,康辉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89亿元、68.55亿元和66.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7亿元、11.2亿元和1.7亿元。以此计算,康辉新材2022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了2.39%和84.82%。
康辉新材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否说明公司可持续性盈利能力有待增强?对于上述问题,恒力石化没有在重组预案中作出解释,不过公告中提到:康辉新材主要产品的原材料PTA、MEG等依赖于石油化工产业,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行业的收入及盈利水平会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此外,恒力石化还在公告中表示,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扩大及产业政策的支持,可能导致现有市场参与者扩大产能及新投资者的进入、市场竞争以及行业内企业并购整合,将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从而产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上市以来直接融资金额超300亿元
对于此次分拆上市,恒力石化股吧里的投资者众说纷纭。有股民认为“这对子母公司来说是件双赢的事情”,子公司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而母公司可以减轻财务压力,更好的聚焦主业;另有股民称,这等于把恒力石化的一部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实际上损害了原股东利益;还有一部分股民表示“本质上还是想圈钱”。
多空情绪博弈也体现在了二级市场上。7月4日晚间发布重组预案以来,恒力石化的股价基本上处于横盘震荡状态。
恒力石化在重组预案中提到,分拆上市后,康辉新材将实现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和优势,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灵活性、提升融资效率,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并为康辉新材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恒力石化自身业绩及财务状况,自去年以来表现确实欠佳。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恒力石化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23.73亿元和561.5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31%和5.15%;净利润分别为23.18亿元和10.20亿元,同比下降了85.07%和75.85%,其中四季度净亏损37.6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9.54亿元和119.2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4.05亿元和-40.60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2.97亿元和-67.49亿元。
wind数据显示,自2001年上市以来,恒力石化已募集金额1656.26亿元(按增量负债计算),包括直接融资金额332.97亿元。筹划过8次定增,其中成功6次失败2次,累计募资净额超300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此外,数据显示,恒力石化控股股东恒力集团目前有3.12亿股处于被质押状态,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恒能投资(大连)有限公司也质押了7656万股。
多家机构给予向好评级
对于恒力石化此次分拆子公司单独上市,多家机构给出了都是向好评级。
其中海通证券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其研报指出,康辉新材独立上市后,恒力石化短期按权益享有的净利润存在摊薄可能;但从中长期看,有助于利用融资平台充实资本实力,聚焦膜材料、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研发,扩大业务布局,从而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同时从价值发现角度,也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估值水平。
不过,海通证券也在研报中提示了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建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等一系列风险。
东吴证券研报称,新能源材料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分拆上市推动价值重估,维持恒力石化“买入”评级,不过提示了分拆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锂电隔膜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等风险。
天风证券也在研报中提示了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交易被暂停、被终止风险。不过认为康辉新材的锂电隔膜打开了恒力石化二次成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对恒力石化分拆康辉新材的进展,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