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省联社改革再有新动态!
近期密集发布的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四川、辽宁今年将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甘肃则明确将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海、山西、山东等地报告中也提到,将深入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山西还计划“推动新机构顺利挂牌”。
事实上,自省联社改革“第一单”落地浙江后,已有多地农信系统银行化改革“破冰”。其中,河南组建农商联合银行的方案已于去年11月获银保监会批复,辽宁省联社随后也发布辽宁省农商银行筹建公告。
又见“省级农商行”、“农商联合银行”
关于四川将组建省级农商行的消息并非首次出现。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今年初印发的《四川贯彻<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表示,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转变省农信联社职能为重点,积极申请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地区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
其中,巴中、乐山两家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揭牌。四川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今年将“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四川省联社下辖94家农商行(信用联社),共有网点5000余个、从业人员近4万名,资产规模近2万亿元。
甘肃则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3年将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根据披露,过去一年甘肃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N”责任和政策体系,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成效明显,高风险机构由55家减至41家。
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王志强也在参加省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推动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其中谈到,要“以重塑管理体制和完善治理机制为重点,尽快改制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
官网信息显示,甘肃农信共有37家农商行、5家农合行、41家县级联社等83家法人机构,2.2万名从业人员,各项存款余额超5000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银行机构首位,
除四川、甘肃外,还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农信改革方面的工作安排。其中,山东将“深入推进农商行改革”;山西将“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推动新机构顺利挂牌”。
云南在去年完成高风险农合机构处置基础上,将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青海将“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并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5%以下。
此外,吉林2023年将“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持,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系统改革化险,扎实抓好地方法人机构金融风险及时处置化解工作”。辽宁将“全面实施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
省联社银行化改革渐次“破冰”
2022年,49万亿农信体系拉开新一轮改革大幕,在“一省一策”政策推动下,各省联社改革渐次“破冰”。
其中,浙江省联社改革方案年初率先获批,并在2022年4月将省联社整体改制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为此轮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
随后,广东省更新改革进展,东莞农商行和普宁农商行的管理权从省联社整体移交至东莞市政府。由此,该省农信系统将形成多银行集团并存局面,即:多家脱离省联社系统的农商行分别管理一部分农信机构、省联社管理一部分农信机构。
2022年4月,湖北省联社传来消息,将整体划入省属国企湖北宏泰集团实际管理,后者也承担起湖北省联社改革重任。
2022年11月,河南、辽宁两地省联社也更新改革进展:前者明确将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相关方案已获银保监会批准;后者由沈阳农商行联合省内30家农信机构,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计划在今年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同为“农商联合银行”,但河南与浙江选择的路径并不一致。其中,浙江模式为“自下而上入股”、“小法人、大平台”;河南省联社改革则是“自上而下逐级参股控股”,形成“省控市、市控县”的三级管理架构。
这也符合监管部门对省联社改革工作提出的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分类推进三项原则,也就是说,无论省联社采取哪种改革模式,都需要因地制宜,没有最好模式,只有适合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上一轮农信社改革的产物,省联社在为农信社甩掉历史包袱、协调区域农信机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而今管理自上而下与产权自下而上带来的权责不对等、行政干预、窝案串案频发等问题却日益凸显,推进新一轮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已上报深化农信改革的方案,并由银保监会指导修改、完善。尽管改革方案“百花齐放”、没有标准答案,但目标清晰一致——要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关键在于理顺省联社与辖内行、社之间的关系”,一位地方监管人士表示,“无论如何改革,都应还权于基层,充分调动基层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农信机构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