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提出,生态资源型城市要更充分地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机制。
报告认为,生态产品概念在我国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时提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对于生态优势突出、工业发展矛盾较小的地区,建立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专项机制更具代表性。
当前,包括浙江丽水、江西抚州等地在内的地区已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多元探讨,通过统计计量方式、优化空间管控、推动生态产业化、建立资源交易机制和生态产品测算价值应用转化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总体上,实现路径可分为纯行政手段和“行政干预+市场运作”手段。
报告显示,纯行政手段即完全公共产品由政府全部投资,环境效益全民所有。“行政干预+市场运作”手段即在可以交易的商品价值上附着生态价值部分,进而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从各地已有的绿色金融实践来看,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既需要聚焦于我国金融行业的自身特点,通过有效的供给创新与需求管理实现路径的拓展,也需要将绿色金融内嵌于经济发展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之中,通过统筹推进实现协调共进。
在金融行业层面,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是重要的原则,在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则需要解决金融准入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问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与流动性问题、金融介入的合规性与灵活性问题。具体来看,一是要健全生态产品的调查、统计、确权和评估机制,为绿色金融提供合理性与可行性支持;二是要将有效市场与风险缓释相融合,为绿色金融提供安全性与流动性支持;三是要有法律约束与科技加持,为绿色金融提供合规性与灵活性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