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间,“卤味巨头”周黑鸭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3.43亿元,同比下降18.3%;净利润0.25亿元,上年同期为3.42亿元。
(相关资料图)
对于净利润下滑,周黑鸭表示,主要受原料成本上升、直营业务刚性成本、以及汇兑损失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在年报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周黑鸭CEO张宇晨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采访,就2022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从全渠道建设、产品结构调整、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对2023年的经营计划进行了展望。
“2023年开年以来,消费复苏态势逐步明朗,消费企业受益明显,消费回升向好值得期待。目前,周黑鸭销售状态、店效、拓店表现良好,公司将抓住行业复苏机遇,多措并举积极谋发展。”张宇晨表示。
多因素共振业绩承压
2022年,整个休闲卤制品行业均面临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消费场景减少等不利因素冲击,生产经营遭受挑战。
具体到周黑鸭而言,原料成本上升、直营业务刚性成本、汇兑损失增加三大因素使其业绩承压。从原材料成本端来看,由于上游养殖、屠宰成本不断上涨,鸭副原材料价格从2021年开始一路走高,并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反映到报表中,则是毛利率下滑2.8个百分点至55%。
“整体而言,在2022年行业普遍提价阶段,我们相对保持了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并未跟进提价。”张宇晨告诉记者。他同时表示,2023年,原材料成本短期仍有上涨压力。但随着行业对消费复苏预期的乐观判断,上游鸭苗投放加速,叠加养殖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未来成本有望回落。
同时,由于直营业务占比较高且直营门店多集中在交通枢纽和商场,在2022年消费环境不佳、线下客流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周黑鸭门店租金、人工成本等刚性开支负担较重。
此外,受汇率波动影响,周黑鸭2022年产生了超1亿元的汇兑损失。“这部分损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不会对业务产生实际影响。”张宇晨解释道。
加速拓店全渠道多场景触达消费者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周黑鸭门店总数达3429家,覆盖全国319个城市,相比2019年1320家门店翻倍增长。其中,于2022年2月启动的社区店项目发展迅速,年末已近800家,贡献终端销售额4.3亿元。
“社区店具有经营稳定、抗风险能力强,以及消费频次高、粘性强、投资成本低等特性,发展空间巨大。”张宇晨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门店下沉,加速渗透3-5线城市。据透露,目前在三线城市以下的下沉市场,周黑鸭门店数量超1000家。
根据2022年年报,2023年周黑鸭计划新开门店1000家左右。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卤制品头部企业纷纷加大拓店步伐,如煌上煌就在最新披露的年报中表示,2023年计划新开门店2000家。头部玩家大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卤制品行业持续加大以及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国信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卤制品行业CR3(业务规模前三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17%,意味着行业集中度和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2022年6月,周黑鸭宣布开放单店特许经营2.0轻盈版,瞄准社区及下沉市场。与此同时,降低加盟门槛,单店整体投资由当初的20万至25万元降到8万至10万元,受到特许加盟商的欢迎。据了解,2022年特许加盟商人均复店数不断增加,为公司未来门店可持续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宇晨告诉记者,除了调整优化线下门店结构,针对数字化新消费快速崛起的趋势,周黑鸭亦积极布局,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全渠道多场景下的消费者精准覆盖。2022年,公司在外卖运营、社区团购、电商直播等渠道均实现了销售额增长。此外,通过布局抖音、小红书等新兴电商,进行渠道多元化建设,全渠道触达更多年轻消费者,不断增强品牌曝光及影响力。2022年,公司的互联网O2O业务,即线上业务及自营外卖业务收益占全年总收益的32.3%。
调整产品结构持续精进供应链
业内人士认为,卤制品赛道广阔,目前新玩家、新品类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口味喜好也越来越多变。如不能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进行产品创新,必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此,张宇晨也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产品多样化是周黑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拥有一套较完善的新品研发体系,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如2022年,周黑鸭聚焦年轻消费主力,挖掘消费者“吃虾怕麻烦”的痛点,成功推出大单品小龙虾虾球,终端零售额超2.3亿元,复购率超10%。“未来公司将不断扩充微辣系列产品、补充素菜品类、推出中低价格带系列等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
据悉,在周黑鸭的产品结构中,新品终端销售额贡献率已从1.6%提升到20%。
张宇晨同时表示,预计短期内,原材料短期扰动依然存在,接下来周黑鸭将持续升级OCM管理机制,打造供应链全方位协同体系,通过战略性储备、能耗矩阵管理、仓配数字化等举措,不断优化供应链能力,持续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具体而言,为应对成本端挑战,2023年周黑鸭将采取以下5大措施:推进产品结构大力优化,推出高毛利大单品;进一步优化管控促销折扣;整合供应链全案,加强对冲管控成本;加强成本费用管控;进一步全面提效,加强效率提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