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遇沃土,铝工业的发展迈入新的纪元,铝基的材料属性在这个时代越发显赫,成为新工业的脉门。“高性能的基础零部件”,这个看似矛盾的集合,也一度卡住中国工业脖子。
(资料图)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风雨磨砺,亚太科技主动“转舵”,以高性能铝挤压材为切口,将步伐迈向新的赛道,再看九州方圆,亚太科技正以“内涵效益+规模效益”的路径描绘新的蓝图。
4月25日,被工信部认证的乘用车铝挤压单项制造冠军—亚太科技向投资者递交两份答卷,现金流转强,盈利能力节节攀升,让公司驶入“高性能”快车道。从股东榜上看,大成基金自去年四季度入榜后,在今年一季度再次选择加仓,另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也在一季度新出现在第八大流通股东榜单中。
2022年亚太科技实现营收67.29亿元,同比增长11.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6亿元,同比增长47.61%;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90亿元,同比小幅下滑3.67%,与去年几乎持平,但当期利润却有喜人增长,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25.21%。另外,公司现金流自去年末开始回正,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02.31万元,今年一季度,这一数据已经达到1.94亿元。
“多声部”奏响主旋“铝”
“新工业领域,尤其在汽车、航天用材的选择十分苛刻,需要高强度、高抗疲劳、高耐腐蚀性的综合性能。”有产业人士讲到,“这需要企业有特种配方,精湛的工艺才能完成。”
新门槛、高标准、严要求,铝材再次成为朝阳产业非一日之功,高性能铝合金材也成为高端制造的代名词。亚太科技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再焕荣光,公司通过产品持续创新,抓住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化的产业机遇,持续开发供应新能源汽、航空航天用铝。
亚太科技报告期内奏响的第一个乐章就是破题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近年掀起用“铝”风潮,市场上的工艺大致分为压铸、挤压两套技术路径,二者各有千秋又互为表里。
“目前市场是有个刻板印象,把轻量化等同于铝材一体化压铸,但这种工艺只能够应用于壳体,并不是所有零部件的最终解决方案,精细化的零部件,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铝挤压工艺。”
有业内人士讲到,目前一辆汽车挤压铝、一体化压铸铝材的使用比例也是旗鼓相当,铝挤压材产品应用、产品结构、附加值水平也在不断逐步优化。“挤压铝曾经主要用于建材,目前汽车等非标工艺的要求下,挤压铝成为深加工的代表工艺,已经成为关键零部件的最优解决方案之一。”前述人士接着说道。
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博世、法国欧福、日本埼玉、美国顺普、西班牙海斯坦普、弗迪动力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理想、比亚迪、蔚来、小鹏、丰田、奔驰、宝马、大众等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从2022年报看,公司供应汽车产品销量占比约95%,其中向汽车车身、底盘、动力、制动等系统供应的高强度铝合金材共计约8.5万吨,占公司销售总量约35%,其中ESP刹车控制系统材料等产品占据全球细分市场领先份额;向汽车其他系统供应量共计约2.3万吨,占公司销售总量约10%。
亚太科技指挥棒挥向的另一声部,在于代表尖端工业的航空航天领域。2022年,公司通过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新材料开发、多产品矩阵建设等方法,不断扩幅航空航天及其他系统的销量。而在产品力的打造上,公司航空用高性能铝材还在进一步研发,并已经达到小试阶段,强度超过590MP,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参与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以及新型材料产品开发等工作。目前,公司已陆续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多家飞机整机客户认证并批量供货,满足该领域关键部件材料进口替代、持续升级需求,此外公司在军民融合领域也获得多项认证证书,为拓展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支持。
热管理系统扎根破土
亚太科技谱写的奏章上,以零缺陷和高效率“压”出产品力,错综复杂的经济周期中,彰显公司风雨愈劲,枝干愈坚的内生动力,在产品应用场景上,亚太科技将热管理化为主音符。
汽车产业正向更高效、清洁、低耗、智能的方向深度迭代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模块,迎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
报告期,公司向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的材料共计约12万吨,占公司销售总量约50%,其中汽车空调精密管路等产品占据全球细分市场领先份额。产品上,公司主要包含高性能空调管、复合管、无缝管、微通道管、电池液冷管、控制阀材料、膨胀阀材料、传感器材料、连接件材料等,满足汽车各类型热管理系统对高效率、低渗漏、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材料的要求。
在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领域,公司已成为日本电装、德国马勒、康迪泰克、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万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弗迪科技、SAAA等头部客户的合作伙伴。
在汽车空调用铝合金RD管的研发上,公司已经阶段性完成,能够实现量产,满足不同客户对RD管材的加工及使用要求,这一品类在今后也将成为公司拳头产品之一。
除此之外,基于在高端铝合金材进口替代、铝代铜、铝代钢方面多年的技术储备和应用经验的领先优势,公司积极对接和参与商用家用空调、LNG船体热交换系统、海水淡化等各领域的有前沿技术代表性客户的产品升级及新型材料开发需求,以推动该等行业的升级发展。
推动产能再上新台阶
一方面修炼内功,一方面推陈出新,以产品思维做工业的亚太科技在报告期内不断投资扩产,应对未来广袤市场。
报告期,公司全面推进“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车间项目”及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年产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以及“年产14000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等项目规划立项、全面建设、产能爬坡、产能消化推进工作。
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在横向拓宽至航空航天、白色家电领域的同时亦将纵向延伸至铝合金汽车零部件深加工领域,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与拓宽促进了产品矩阵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领域实施国产替代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公司新建、在建项目的持续建设推进,2022年度公司整体产能超27万吨,未来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约60万吨高性能铝材产能及配套深加工能力的建设,300万-500万套高强度轻量化系统铝制零部件产能的规模布局。同时公司将以全球化思维,优化产能布局,靠近绿色能源地区,缩短客户配套半径,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
另据年报披露,2023年度公司高性能铝挤压材产能及配套深加工能力将持续提升,预计产销量同比增长15%~35%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5%左右;营业成本控制在营业收入的80%左右,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控制在5%左右,拟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4%左右。
在成本控制上,公司也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制定了应对策略,公司执行“铝锭价格+加工费”的产品定价原则,通过“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建立最优库存策略,安排铝锭的采购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铝锭采购时间与客户订单的配比。同时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适度使用自有资金开展铝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最大限度地降低铝价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