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刘鹏
【资料图】
在年度股东大会到来前夕,汇丰控股迎来了大股东平安资管和众多小股东的一致“挑战”:将分红股息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分拆最为赚钱的亚洲业务。
汇丰控股早年诞生并腾达于香港,1993年总部从香港迁至伦敦,目前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之一,业务分布在亚洲、欧美、南美、中东与非洲等地区。但近年来财报数据显示,汇丰控股各地区业务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平衡状态,营收及利润越来越依赖亚洲地区。在最新出炉的2022年年报中,汇丰控股税前利润175.28亿美元,其中来自亚洲的税前利润为137.24亿美元,占比达78.3%;反观欧洲区域,非但没有盈利,反而全年亏损4.15亿美元。
这正是小股东代表在本次股东大会前夕提起分拆议案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汇丰控股拿着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赚的钱,去补贴亏损的欧洲业务,损害股东利益并阻碍集团发展。
自2015年开始通过平安资管逐步增持并位居汇丰大股东席位的中国平安,站在了小股东一方。
4月18日,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以一封超4000字的《平安资管公司关于汇丰控股的原则和立场》,解释并强调了对汇丰控股旗下业务战略重组的诉求。
黄勇表示,战略重组方案将建立一家聚焦亚洲的银行,其架构更精简、灵活,本地化与竞争能力更强,可受益于大湾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专注亚洲资源投入,更适应亚洲市场的本地发展动态。
此外,在黄勇看来,推动利润贡献度接近八成的亚洲业务战略重组并独立上市,将为汇丰的所有股东带来诸多收益,包括亚洲业务重估释放巨大价值、ROTE(有形股本回报率)的提升、成本协同效益(如结构性重组方案涉及市场内业务合并)以及资本减免效益。
对这一建议,汇丰控股旋即回应,不认同这些结构重组方案能为股东带来更大价值。汇丰强调,其结论得到第三方财务和法律顾问支持,亦经第三方认证,相反,这些结构重组方案会损害汇丰的价值。
4月21日,黄勇再次隔空喊话,称战略重组后汇丰仍然是亚洲汇丰的控股股东,不会造成汇丰的环球价值损害、增加运营成本、及法律障碍等问题。
唇枪舌剑之间,一场商战大幕已然开启。值得一提的是,汇丰控股与中国平安颇有渊源,早在2002年,汇丰控股即通过旗下公司入股平安,为后者最大的单一股东,并占有平安三席董事会席位。自2015年开始,中国平安则通过平安资管不断增持汇丰控股,并多次超过贝莱德成为汇丰的最大单一股东。
截至目前,平安资管在汇丰控股持股比例约为8.3%。但纵然位列第一大股东之位,中国平安多年来也未能在汇丰董事会谋得席位。
这也难怪黄勇只能通过公开喊话方式表达诉求,呼吁汇丰管理层尊重股东意见。“迄今为止,汇丰从未就新战略重组方案与平安做正式的讨论。我们认为,按国际基本的公司治理原则和理念,任何股东或者投资者的意见,理应得到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基本尊重。”黄勇说。
纷争起源:亚洲业务补贴欧洲
香港是汇丰的基本盘,创办于1865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为汇丰控股创始成员,当时旨在为欧洲、印度和中国之间日趋频繁的贸易往来提供融资服务,随后逐步将经营范围拓展至亚洲和全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1991年汇丰成立新的控股公司汇丰控股,作为各区域业务的控股方,总部设在伦敦。
在香港上市的汇丰控股也被香港人多年来一直追捧。由于分红稳定、每年四次派息,在香港股市甚至流传有“圣诞买汇丰”的说法,即在圣诞前买入汇丰,转年即可获得分配的股息,获得投资回报。
但多年来的传统在2020年被打破,当年汇丰仅派发一次股息,并大幅降低了分红力度。随后在2021年,汇丰将分红次数从此前的每年四次缩减为每年两次,这引起多数小股东的不满。
尽管自2023年开始,汇丰恢复了每年四次的分红,但同期发布的2022年年报,则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不满。
从具体数据来看,尽管2022年汇丰税前利润为175.28亿美元,但来自亚洲的税前利润为137.24亿美元,占比高达78.3%,反观欧洲区域,非但没有盈利,反而全年亏损4.15亿美元。把时间拉长,过去三年间汇丰亚洲累计向集团上缴了61%的利润,向集团发放分红达160亿美元,非亚洲业务占据了集团整体风险加权资产的一半以上,但只贡献了14%的利润。
这意味着在汇丰控股内部,各地区业务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平衡。腾讯新闻《潜望》了解到,汇丰亚洲业务主体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澳大利亚汇丰银行,其中绝大部分营收及利润来自中国及中国香港地区。
股东质疑:汇丰控股在为英国服务
一方面降低分红频次及力度,另一方面又拿在中国赚的钱补贴欧美,坐不住的股东们在2022年联合起来,组成了“汇丰小股东权益大联盟”,希望将汇丰一分为二,成立一家专注亚洲业务的上市公司,总部设在中国香港,汇丰全球其他地区业务则归汇丰设在英国的公司持有,他们还挂出“分拆汇控、刻不容缓”的横幅,以此来表达诉求。
众多小股东,以汇丰个人股东、香港投资及创业学院创始人吕宇健为核心。根据报道,吕宇健个人持有的汇丰市值超过1亿港元。他在汇集香港多位小股东意见后,组织提交了两项议案。
其中第一项即为拆分汇丰亚洲业务,建议汇丰每季度要报告一项计划及策略,旨在通过结构性改革以提升公司价值。第二项则要求汇丰将股息分派恢复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最少达51%以上,还需要落实时间表。
针对2020年暂停派息,汇丰控股曾解释称决定来自于英国金融监管方的要求,但在吕宇健看来,这正意味着汇丰控股董事会是在为英国服务,进而侵占众多股东利益。
根据汇丰控股公告,吕宇健组织提交的两项议案,将在5月5日汇丰控股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进行讨论。
吕宇健认为,两项议案有助提升汇丰整体价值,推动股价上升,近日股价的表现,已是最好的证明,只要两项决议案通过,“我相信汇丰股价有望冲到80港元。”根据媒体报道,吕宇健近期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已经聘请国际顾问Alliance Advisors,正马不停蹄与投票顾问机构及五十大机构投资者进行游说工作,并安排人员接触散户,有信心议案会获得支持。
平安建言:战略重组可解除汇丰管理层顾虑
针对分拆议案,汇丰董事会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建议股东投票反对,原因在于早在 2022 年下半年,董事会就曾审议结构性改革并作出评估,但最终认为,结构性改革均会大幅削弱集团国际业务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会使股东价值蒙受重大损失,亦会减少股息。
关键时刻,大股东中国平安走向台前,用隔空喊话的方式表达支持。
4月18日,平安首度公开表态,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表示,研究了部分股东提出的分拆方案,也听取汇控及其它市场专业人士的反馈和意见,因此他们从原来建议的分拆方案,调整为战略重组方案,认为战略重组完全可以解决汇控的顾虑,包括但不限于环球价值、营运成本、法律障碍等问题。
黄勇表示,不论是分拆或战略重组,方案都坚持汇丰控股仍是分拆后,以亚洲为总部的上市银行的控股股东,以维持全球业务的协同效应。此外,重组后将为股东带来巨大收益,包括释放价值、减少资本要求、提升长期效率、缓解地缘政治风险和重新定位竞争局势。
对于管理层反对分拆的理由,黄勇认为他们夸大了成本和风险,他承认结构性重组方案在初期会产生一些增量成本,但认为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对于汇丰控股称业务策略近年已改善业绩,黄勇认为绝对业绩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加息周期,然而加息已逐步见顶,而汇丰的业绩仍大幅落后同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关键业务模式面临的挑战,包括本地化能力偏弱、成本基数过高、资本效率低下、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
黄勇指出,自2015年起,平安资管逐步增持汇丰,成为汇丰的长期投资者。投资初期,汇丰的业绩表现乐观,然而,随着汇丰经营业绩恶化、表现显著落后合理同业对标组、对股息政策进行破坏性调整、市值持续下滑、对全球商业模式挑战反应迟缓,平安资管日益感到担忧。过去两年他们向汇丰管理层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推动汇控亚洲业务在香港上市,以及整合汇丰亚洲所有业务。
“尽管我们提出多项建议,汇丰管理层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清晰的解释,对此我们表示失望。”黄勇在声明中表达遗憾,“我们认为,尽管我们不断提出开放交流的请求,其他股东也提出了类似要求,汇丰团队及其指定的付费外部顾问,对审查任何结构性重组方案都保持先入为主的成见。”
尽管并未透露重组的具体方案,但在平安的设想中,战略重组方案将建立一家聚焦亚洲的银行,其架构更精简、灵活,本地化与竞争能力更强,可受益于大湾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专注亚洲资源投入,更适应亚洲市场的本地发展动态。平安相信,独立上市的亚洲业务,将为汇丰亚洲股东提供更高的分红保障,免受汇丰非亚洲业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