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题文
10伐檀坎坎伐檀①兮,置之河之干②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③貆④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⑤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⑥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①檀:檀树。②干:岸。③县:通“悬”,悬挂。④貆(huán):兽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⑥漘(chún):水边。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11.下列对诗中词句的解说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置之河之干兮”:第一个“之”,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代词,指“檀”,“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全句的意思是:把砍倒的檀树放在河的岸边。B.“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大意为:那些大人先生们啊,可不要白吃闲饭啊!这是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话。C.“河水清且涟猗”中的“且”是“而且、并且”之意,“涟”是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此处形容水波平静。D.“胡取禾三百廛兮”中的“胡”是疑问代词,意为“哪里”。 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每章开头两句即景抒情,因景起兴,以又重又累的劳动情景引出对剥削者的斥责。B.每章的最后两句是反语,对地主和贵族坐享其成予以极大的嘲讽,对自己不幸的处境进行反思,有极强的反抗精神。C.每章的第三句也是兴,河水清,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社会浑浊,河水自在(平且泛起微波),劳动者却不自由,以水波引出伐木者心潮难平。D.每章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构成两组反问,并且与上面写的劳动艰辛形成强烈对比,揭示出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现实。
二、解答
10答案:A 解析:B项,“说”通“脱”. C项中“于”通“吁”。 D项中“县”通“悬”.10.答案:B 解析:A.两个“之”字的意思和用法说反了。 C.此处形容水波平静。“平静”应改为“动荡”。 D.“胡”是疑问代词,意为“为什么”。11.答案:B 解析:B.《诗经》中的作品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奴隶主,还没有地主阶级。“反思”的说法不准确。13.答案:B 解析:A.“至于”古为“到了”之意。今为“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另提一事。”C.“从容”古为“不慌不忙,悠闲舒缓”,今为“指人处事不慌张,很镇定;舒缓悠闲的样子;充裕、不紧迫。”D.“颜色”古为“脸色”,今指色彩。14.答案:A 解析:A两个“见”均表被动。B.前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一个“之”可理解为助词“的”。C.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而”表并列。均为连词。D.前一个“为”语气词,用于句尾表反问语气。后一个“为”表被动。15.答案:D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