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餐厅里的氛围像是在“减肥”,两个人两个菜、三个人三个菜.....
【资料图】
周末我翻了下财报,餐饮业数据的确不理想。
不完全统计,3、4月餐饮业公司普遍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0-90%(乐观估计),这种恢复的程度表明,餐饮业的复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例如,星巴克中国的用户比2022年同期只增长6%,但客单价降低1%。同店销售额2023年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约40%。
对此,华尔街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星巴克的客流量增长6%,这似乎只是因为他们的饮料现在比以前更便宜了。”
这种“减肥”式消费趋势的兴起,并非餐饮行业独有,电影行业也“有苦难言”,尽管昨天官宣“2023年度票房破200亿元!”
但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往年数据会发现,过去几年已经把消费者培养出了“在家看电影”的习惯。
公开披露的显示,相比2019年同期,2023年观影人数下降31%。
那么为啥票房开起来“还行”?主要原因是自2023年以来,票价平均上涨15%。
观影人数与票价成反比,这是电影市场学习“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事实上,我认为电影票价涨幅比电影内容更吓人的结果。
基于此,我们会发现消费者比市场更先学会“可持续发展”。
周末深圳交通发布数据,2023年1-3月,深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8185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11.1%,尤其地面公交下降51%。
但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地铁客流增长27.2%,出租网约车下降37.3%。
显然,喊了这么多年的“低碳出行”,正在收获成果。
与之对应的是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仅为540元,比2019年低了15.4%。
这意味着虽然出行人数增加了,但是每个人花在旅游上的钱却减少了。
不得不说,“消费数据”显示市场进入了一个“微妙”的状态:看起来是复苏了,但实际上是有限反弹,想让是在为未来的增长留足了空间。
尽管如此,中国消费市场已经逐渐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例如,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迎来一波确定性极强的高速增长。
市值刚超5000亿美元的LVMH集团发布财报,数据显示:
LVMH一季度的收入增长了17%,亚洲销售额增长了23%,其中时装和皮革制品增长了18%。
对此LVMH表示“主要是受中国的推动。”
爱马仕总裁也补充,"中国新年的推动卓有成效"。
与之对应的布鲁内罗·库奇内利(BRUNELLO CUCINELLI)公布第一季度销售额激增56%,称2023年是 "中国的黄金年"。
另外,3月份中国的珠宝和黄金零售额飙升37.4%,远远超过了整体零售额的增长。
对此,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的主要增长引擎"。
发现没有我们的消费市场趋势不改,复苏后劲十足。
尽管餐饮、影视、出行等行业的恢复仍然存在困难和挑战,但瑕不掩瑜,LVMH、爱马仕、珠宝黄金的强势增长表明:我们消费市场正逐步向着更高品质、更高服务水平的方向发展。
对此,你们怎么看“冰火两重天”的消费数据?我们评论区见。
烦请点赞、关注“乎西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