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朱酒
酒鬼酒(SZ:000799)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发布后,呈现的业绩,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出乎意料了。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18.63%;实现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17.38%;扣非后净利润为10.52亿元,同比增长18.78%。年报的利润增速同比虽有下滑,但考虑到去年的影响,整体还算可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2023年1季度,酒鬼酒当期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65亿元,同比下降了42.87%;实现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下降42.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下降了42.53%。
与同行相比,这个成绩单出现了明显差距,数据一出就引起了一片争议。其实,对持续关注酒鬼酒的投资者来说,这也并不意外。
公司在2022年11月发布的《关于明确52度500ml内参酒2023年度销售总量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表示“52度500ml内参酒2023年度销售总量不超过800吨”。
要知道,2022年内参酒的总计销量是1147吨,主要就是靠52度500ml内参酒完成的,2023年控制在不超过800吨,对酒鬼酒公司来说,就等于确定了今年销售业绩不会再重现过去几年的高歌猛进了。
2023年,对酒鬼酒的营销体系来说,是一个彻底革新的年份,这种大力度主动调整,在白酒上市公司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酒鬼酒给整个行业做了个样板,其调整成功与否,对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会产生深远影响。
过往,我对白酒行业的分析,都是通过点评五粮液来展开的,因为八代普五的一批价,就是全行业的风向标。
而现在,对于白酒的长期投资者来说,最值得研究的则是酒鬼酒。我们理解了酒鬼酒当前的营销举措,也就理解了白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投资,不是看谁某一阶段赚得多,而是看谁能赚得更久。经营企业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追求短期效益并不难,但如果这是建立在牺牲长期发展的前提下,那就是拔苗助长了。
白酒是公认的顶级商业模式,但在历史上,也一样经历过艰难时世,大家最熟悉的,就是2012年到2016年那一轮。
在此期间,除了贵州茅台以外,其它主要白酒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遭遇了大幅下降,行业整体性出现了严重危机,甚至很多人都在喊“白酒已经成为夕阳产业了”。
表面看来,这是由于限制“三公消费”,白酒行业不得不出现了釜底抽薪式的波动。
但这只是起因,导致问题严重化的核心因素,还是由于之前几年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景气状态,各家酒企为了快速提升利润,不断扩张产能和提价。
而渠道环节,充分享受到行业景气周期的红利之后,也对未来充满乐观情绪,纷纷加大库存,希望能在后面厂家提价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销售利润率。
由于白酒贮藏周期较长,部分高度名酒甚至存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值钱,于是很多个人,也开始成件地收藏白酒,这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消费,也是把白酒当做一种增值产品,意图得到更多的投资回报。
这些行为,导致当时很多白酒企业的报表数据,虽然看起来非常靓丽,但终端开瓶率远远低于销售增速,大量成品酒淤堵在存量环节,如同高高在上的悬河一般,表面的火爆场景,掩盖不了行业危机越来越严重的现实。
反“三公消费”是一个抑制需求的重要因素,更是直接引发悬河决堤的导火索。当终端消费无法支撑庞大的现有库存,最终就如大河决堤一般出现了崩溃性场景,这才是2012年那轮白酒困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从2017年以来,白酒行业的产量一直都是持续下跌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为1358.36万千升,而2022年则只有671.24 万千升,下滑了50.58%,这是真正的腰斩。
但与此同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却从6125.74亿元增长到6626.45 亿元,利润总额从797.15亿元增长到2201.72 亿元。
产量腰斩的同时,销售收入仍然能够持续增长,利润增速更是大幅领先销售收入,这就是过去几年白酒行业出现的特殊状况。
究其原因,在于白酒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出现了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全国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升,白酒消费越来越注重品牌,越来越看中酒质,中高端名酒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行业整体利润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头部化,大部分酒企的主要利润来源都是中高端产品。在市场上升阶段,这些产品每瓶提价几十元,对销售的影响并不大。
这种大背景下,白酒行业最近几年又重新进入了提价周期,各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归母净利润增速普遍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速,有些产品甚至一年之内可以连续提价,产品毛利率迅猛提升。
一定程度上,市场又开始出现了类似2012年之前的景象,渠道和个人囤积的存量产品越来越多,悬河现象又有再现的可能。
众所周知,过去3年我们都生活在特殊情况影响下,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长都遇到了阶段性问题,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同比下降了0.2%,和2020年一起,成为了60年来仅有的两次下降年份。
幸而,2023年以来,生产和经营都在逐步恢复正常,消费也在日益复苏,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现有的恢复速度,可以缓解白酒渠道中大量存量积压的问题,但并不足以从根本上化解,毕竟这是数年累积的结果。
目前很多经销商和个人,希望通过囤积手段,在厂家提价的时候获取额外利益。但我们看到的各家酒企产品的批价,至今都没有恢复到2022年年初的水准,那么他们在此之前购买的产品,目前大都处于亏损状态。
一旦长时间市场价格无法恢复,存货者因为资金周转或者贮存成本等问题,开始把存量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对行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前车之鉴,记忆犹新啊。
面对这种局面,酒鬼酒选择的是在市场变化之前,主动进行调整。除了明确52度500ml内参酒2023年限量在800吨以下之外,还对内参酒的最低批价和窜货等行为进行了严格要求。
这些要求,必然会影响产品的销量,对短期业绩产生较大压力,所以一季度酒鬼酒的业绩大幅滑落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结果,这也是公司预料之内的。
这种规模上和销售细节上的限制,还只是化解问题的一部分手段,只有从根源上解决白酒行业长期压库存,真实消费长期低于销售表象等问题,才是长治久安的。
目前酒鬼酒正在转变销售模式,让运营体系更加趋向于C端。过往白酒企业看中的是销售回款,而这种趋向于C端的体系,更加看中消费者的开瓶率。
售出的酒只是完成了当前任务,不断扩大消费者的开瓶率才是真正完成了销售任务,这是观念上至关重要的转变。
在消费者培育层面,酒鬼酒一季度顺利推进。
1至3月份,全国宴席共计开展5292场,其中湖南省内开展宴席4093场,场次增长了43%;全国累计兑换品鉴酒13万,同比核销数量增长46%;全国消费者扫码共计为127188瓶,同比增长了15%。
这些数据当然不会像营收和净利润那样引人注目,但却能够集腋成裘,逐步从量变升华到质变,最终实现C端的核心价值。
如果全国各家酒企,都能在指导思想上把销售导向转为消费导向,即便再遇到阶段性困难,以白酒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也足以应对,不会再现2012年那轮行业性惨痛危机了。
每家酒企的经营情况不完全一致,从目前各家的经营模式来看,大部分公司仍在延续过往的销售导向模式,虽然报表上的数据好看,但持续性始终是个问题。
哪个行业会长期百分之几十地快速增长,哪个行业会在全市场遭遇严重困境的时候毫发无损?
白酒具有高毛利、库存不过期、品牌集中化等多重优势,但任何行业都需要居安思危。
在行业整体利润规模已经进入高位,经济环境整体增速日益趋缓的大背景下,即便从全行业角度来看,规模上仍然可以继续保持一定增速,但行业内的分化也在所难免。
酒鬼酒的主动调整仍在发力期,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观察成效。但从公司目前的经营思路来看,方向上是符合市场现状的。也许看起来不那么理想的数据,更能体现真实的市场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充分暴露并不是一件坏事。
希望酒鬼酒的调整能取得预期效果,给行业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吧。
今年以来,酒鬼酒的股价下跌了22%,已经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控量行为的态度,风险得到了相应释放。利空出尽,往往都是最值得关注的时候,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