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一部成人向的犯罪剧集,有出轨、有凶杀,出自大尺度HBO的——《爱与死亡》。
这部剧集由《大小谎言》的制片大卫·凯利和妮可·基德曼共同担任制片人,“猩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领衔主演。
故事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女主坎迪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理工科博士,孩子们乖巧可爱,全家被她照顾得井井有条。
(资料图)
同时,坎迪还是教会的积极分子,开朗的性格让她备受欢迎。
小镇的居民们对彼此十分熟悉,构成了一个“熟人社会”,再加上教会作为纽带,每个家庭都积极地展现着和谐友善的一面。
但实际上,和谐表面下并非一切都完美。
女主十分喜欢写作,经常定期分享自己的作品,但她的丈夫帕特却对文学毫无兴趣,每天晚上执着收看搞笑节目,夫妻俩很少有共同话题。
女主想要改变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给夫妻生活增加点情趣,但无奈丈夫是个榆木脑袋,并未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当倾诉的意向被一次次打断,内心的欲望被一再压抑,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其他发泄途径。
一次,在教会举办的排球比赛上,女主一不小心被撞倒,撞她的艾伦立刻道歉并把她扶起来。
这次偶然的身体接触,让女主开始注意艾伦,甚至产生了一个“邪念”。
她把这个想法透露给了闺蜜,闺蜜感到难以置信,不相信女主会看上身材发福、长相平平的艾伦。
但女主依旧鬼使神差地被艾伦的气场吸引着。
性格直爽的她索性直接找到艾伦表白,提议要跟他出轨,无关乎情感,只保持肉体关系。
艾伦虽然一开始拒绝,表示会对妻子保持忠诚。
但不巧的是,妻子贝蒂最近刚刚怀孕,他想到贝蒂怀上一胎时的产后抑郁症表现,不由得感到窒息,转念答应了女主,两人做起了婚外性伴侣。
在第一次约会前,女主和艾伦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如果一方动了真感情,就必须立刻结束;两人关系必须保密,需在小镇以外的地点见面;只要有一方提出结束关系,就必须就结束……
约法三章过后,女主很快就跟艾伦在汽车旅馆碰面了,陌生与新鲜感让他们始料未及,从此开始密切往来。
除了肉体满足,女主和艾伦见面时还会分享家庭的琐事,两人又同属一个教会,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也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
但这样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脆弱的。
女主对艾伦的了解越多,就越来越喜欢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夫,根本无法做到“规则”规定的那样完全不动心,这段关系逐渐影响了她和丈夫的感情。
丈夫有天忽然开窍,对她说了一些久违的甜言蜜语,但女主当时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有一丝疲惫。
而艾伦那边则更加疲惫,妻子贝蒂生产后,想要跟他重拾欢好,但他白天刚刚跟女主见过面,再没力气应付妻子。
敏感脆弱的贝蒂察觉到了跟艾伦之间的隔阂,提议去参加“夫妇恳谈会”。
这是一个心理辅导活动,参与的夫妻会在活动酒店小住,期间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一系列任务,最终目的是与伴侣深入了解彼此,增进夫妻感情。
从恳谈会回来后,艾伦坦言跟妻子之间的矛盾确实缓和了不少,委婉地向女主提出结束关系。
女主虽然心有不甘,但答应会中断婚外性关系。
之后,女主开始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为教会新建教堂忙前跑后,并且与闺蜜合伙做起家装生意,她甚至愿意放下与艾伦的旧情,尝试与贝蒂成为朋友。
但就在这段婚外恋即将销声匿迹的时候,女主的丈夫发现了异样。
他在家中的某个角落发现了艾伦之前给他写的情书,并且在女主闺蜜那里得知出轨确有其事。
女主得知后羞愧不已,对丈夫连连道歉,丈夫也意识到过去自己在婚姻中对妻子的忽视,两人决定一起挽回破裂的感情。
但与此同时,敏感的贝蒂也发现了女主和丈夫艾伦的异样,开始心生疑虑。这时艾伦刚好要出差,她的不安被迅速放大。
1980年6月13日这天,女主为教会的事四处奔走,其中一站就是去贝蒂家,商量两家的孩子们一起过夜的事宜。
贝蒂请女主坐下来闲聊,上一秒还假装客气地赞许女主创业,下一秒就脸色一沉,质问女主是不是与自己的丈夫出轨。
在她的逼问下,女主立刻承认,但强调是很久之前的事。
贝蒂起身去厨房平复心情,但出来时手里却多了一把斧子……
这场婚外恋最终导致一场命案,女主在自我防卫时抢夺下斧子,反手向贝蒂连续砍了41斧,而这并不是狗血的虚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命案。
当地媒体曾经报道,被贝蒂发现婚外情后,坎迪向她道歉,但贝蒂一直强调“我必须杀了你”,坎迪在冲突中受伤,随后抢下斧头反杀贝蒂。
按照常理,这本应该是防卫过当的案件,坎迪对贝蒂的死负有责任。
但庭审时坎迪的律师指出两人纠缠时,坎迪的解离症被触发,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身材弱小的坎迪忽然变成另外一个人,有惊人的力气对着他人连砍41斧,而不是在冲动下恶意谋杀。
最终,陪审团认定谋杀罪名不成立,坎迪被释放。
去年hulu推出了改编自这个案件的剧集《坎迪》,整体偏向悬疑,而今天聊的《爱与死亡》,虽然剧情细节并没有多少改动,但偏向了社会派推理风格。
不负责任的出轨,其实暗藏了带有悲剧色彩的深层根源。
女主所在的小镇虽然表面一片平和,但民风十分保守,离婚足以成为一个人的“污点”。
教会的女牧师杰姬就因为与丈夫离婚,不得不在微妙的压力下另寻新工作机会。
在旁人眼里,女主拥有令人艳羡的生活,舒适的大房子、高学历的丈夫、懂事的子女,这一切都是她作为贤妻良母“应得”的回报。
然而在女主看来,这些并不能定义女性的价值,相比男人们,女人们的需求,生理的、心理的,其实是被压抑的。
她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伴侣给予自己期望的精神满足,懂得欣赏她的写作,而不是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毫无交流。
正因如此,女主才认为在婚姻关系中,并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
可以说,在与艾伦保持婚外关系的最初,女主仅仅需要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发现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刺激给她带来了满足感。
但在后期,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艾伦,因为艾伦能够给予自己在丈夫那里未曾得到的关注。
这部剧做得最细的地方,是花了不少篇幅对比女主的家庭生活和出轨过程。
在丈夫那里,她的热情始终得不到满足,丈夫一次次的忽视让她逐渐心灰意冷。
而在艾伦那里,除了生理上的刺激,女主反而能够像朋友一样,得到艾伦的回应和沟通,这也是她后期陷入情感困境的根源。
从这个角度看,这部剧并没有把女主塑造成一个完全的自私之人,让观众陷入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
有些网友看到这部剧的演员表时认为选角失败,扮演艾伦的杰西·普莱蒙的外形条件与伊丽莎白·奥尔森并不搭配,“美女爱上油腻已婚男”的故事缺乏说服力。
但换个角度看,这样的“反差”反而巧妙印证了女主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绝望,随便一个新鲜的“出口”就能让她偏离轨道。
剧中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便是案件的受害者贝蒂。
故事开场时,她如同一个控制狂,社区派对活动上就悄悄提醒丈夫艾伦必须回家,不要错过最佳的受孕时机。
两人亲密时刻,她也总是“指挥”丈夫,毫无亲密和温存可言。
面对新来的年轻牧师,贝蒂也丝毫不掩饰对他的不满。
但是看到后面,会发现贝蒂的攻击性,都是由于第一胎产后抑郁症未完全康复,对身边的变化极其反感,但偏偏她又生性敏感,总是拒绝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这种恶性循环让她变得控制欲旺盛,丈夫艾伦虽然总是忍让,但并没有帮助贝蒂真正解决问题。
如此看来,《爱与死亡》其实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造成这场命案悲剧的是女主,引发矛盾升级的是贝蒂,但其中的过错,真的完全属于她们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