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移位机、电动轮椅、爬楼机、翻身器、移动马桶……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逐步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者对于养老辅具的印象从传统的轮椅、拐杖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这些产品是否真正“适老”?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针对市场上宣传力度较大的9类养老辅具及适老化产品展开质量评价与消费监督。结果显示,养老辅具并不是越贵越好,一些养老辅具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和真正的“适老化”还有一定距离。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9.8%。实用性强、专业性高的养老辅具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是实现自理养老的理想方式。
助行车是老年人常用的一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室内、公园、超市等场所安全行走或进行康复训练,市场需求量较大。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助行车款式多样,价格也相差甚远。专家介绍,老年人在行走或位姿转换过程中,产品净重较大的助行车稳定性更强、支撑性更好,对使用者的安全更有保障。消费者在选购时不可一味追求轻量化和高灵活度,助行车厂家也不能盲目追求产品简约设计,而是要兼顾稳定性和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助行车的实测结果,一些简单实用、价格较低的产品,反而在细节设计和功能设定上比价格昂贵的产品适老化水平更高,也更受消费者欢迎。中消协提醒,养老辅具的实用性和价格并不能画等号,不少养老辅具的产品标价与质量不相符,存在货不对板、价格虚高、标价混乱等情况,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易用性是评价养老辅具适老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测评发现,个别产品为追高价格,将影音娱乐、蓝牙等老年人几乎用不到的花哨功能添加进来,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而且界面复杂,影响了产品正常操作。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设计研究与评测中心主任梁晶说,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老年人普遍需要学习才能掌握使用技能,因此辅具产品要降低使用门槛,在人机交互上服务到位。专家建议,辅具产品的控制面板应设计简洁,减少不必要功能的堆砌;图形符号要清晰易懂,操控按钮或手柄要容易使用,各零部件要可视、可达、不费力,操作完成后有明显的反馈提示。同时,产品要具备一定的容错性,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人身伤害。
专家指出,“适老化”并不意味着对产品功能盲目简化,而是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使用需求,宜简则简,宜繁则繁。中消协消费监督部工作人员李永年提出,一些能灵活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集助行、护理推行、收纳、休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助行车或成今后主要趋势;部分洗澡椅除了有助浴功能外,还有助行和如厕功能,因而更受消费者关注,满意度也更高。
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6万余种适老辅具,中国市场上只有2000多种。相较于世界水平,我国的养老辅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种类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测评发现,部分辅具产品功能“鸡肋”、实用性差、可替代性强。有些移位机产品在升降过程中,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生理不适,导致呼吸不畅、胃部受挤压、手臂发麻、脑供血不足等不适症状出现;有些翻身器产品只能帮助老年人进行小角度平移,不仅不好用,而且可替代性强,大多数老年消费者表示并不比徒手省力。
中消协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养老辅具、适老化产品的精细化创新,在制造材料、工艺、装备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解决产品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品质低、效果差等问题。“消费者在选购之前要仔细考量产品是否实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产品。如确有需求,可先去线下门店现场体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李永年说。
随着养老辅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辅具“适老化”的要求也从日常使用扩展到精神需求的层面。专家表示,养老辅具不仅要注重安全放心、性能优良、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还要弱化“老年人”“失能”“残障”等刻板标签,增强人文关怀设计,通过舒适的材质、时尚的外观、积极的色调,给予老年消费者亲切温馨、平等独立的心理感受,使老年人既能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体验,更能得到心灵上的呵护,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 (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