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2月14日,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浦兰钧”)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及中信里昂证券资本市场有限公司。
(资料图)
招股书显示,瑞浦兰钧是中国增长最快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公司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公司的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用于各类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及三元锂电池产品。公司拥有多元化及均衡的动力电池客户群,涵盖成熟的汽车公司以及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公司的储能电池产品是广泛适用于各种家用、商业及工业储能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公司的储能电池客户主要包括家用储能集成商、光伏逆变器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及EPC公司。
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永青科技于全部已发行股份中拥有约62.6%权益,其中包括约50.4%直接权益及透过温州景锂(其普通合伙人为永青科技的全资附属公司瑞途能源)持有的约12.2%间接权益。永青科技由青山集团拥有其51%股权,而青山集团由项光达最终控制其57.5%股权。项光达、青山集团及永青科技仍为控股股东。
瑞浦兰钧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扩大公司的产能,特别是温州、柳州及嘉善的生产工厂建设;先进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及先进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研发,以保持公司在电池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偿还银行贷款;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019年至2022年6月累计亏损16.75亿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6个月,瑞浦兰钧的收入分别约为2.33亿元、9.07亿元、21.09亿元和40.17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1.12亿元、5327.9万元、8.04亿元和7.05亿元,累计亏损16.75亿元。
2019年至2022年1-6月,瑞浦兰钧的经营活动(所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3亿元、1.77亿元、-19.57亿元、-17.51亿元。
按产品用途划分,报告期内,动力电池产品的收入分别为8271.6万元、6.73亿元、9.82亿元、16.63亿元,占比分别为35.5%、74.2%、46.5%及41.4%;储能电池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39亿元、1.82亿元、8.59亿元、18.81亿元,占比分别为59.4%、20.1%、40.7%及46.8%;其他业务-废弃物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146.7万元、4539.0万元、2.61亿元、4.61亿元,占比分别为4.9%、5.0%、12.4%及11.5%。
时代周报:“青山系”输血超80亿元
据时代周报,目前,动力电池产能紧张,扩产是行业普遍现象。而在青山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瑞浦兰钧产量及产能增速迅猛。
招股书显示,瑞浦兰钧电池产品销售量由2019年的0.22GWh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3.3GWh,复合年增长率为287.3%,并进一步增至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4.70GWh。
从成长速度上看,瑞浦兰钧堪称行业黑马,但仍与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相差甚远。市场调查机构SNE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22年1-10月销售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宁德时代以电池装机量137.7GWh位列第一。
而此次瑞浦兰钧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国内产能。瑞浦兰钧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设计产能超过150GWh。生产基地分设在浙江温州、广东佛山和广西柳州。
与此同时,瑞浦兰钧还计划借力青山集团在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等地建厂。瑞浦兰钧在招股书中直言,“青山集团业务的广泛覆盖未来将为我们提供广泛的合作机会。”
不过,目前瑞浦兰钧的产能仍在爬坡。截至今年三季度,瑞浦兰钧设计产能已达到32.7GWh,而其今年上半年的电池产品出货量仅为4.70GWh。
不仅是瑞浦兰钧,同为腰部厂商的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至2025年的扩产目标分别为500GWh、600GWh。而宁德时代规划2025年的产能为670GWh。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电池行业是规模化产业,只有做大规模才能够降低成本,才能提高企业在上游采购的议价能力,“所有动力电池企业必须得有相当大的体量,才能够在市场当中保持自己的竞争能力。”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则认为,新能源车市场今年前十个月增长率超过110%,明年的增长率虽然会放缓,但是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因而动力电池企业融资扩产是正确的,战略上是可行的。”
而动力电池行业一个接一个扩产项目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未来电池产能过剩的担忧。对此,张翔表示,任何一个产业热起来,产能过剩都是不可避免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将对产能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形成挤压,部分中小型企业会被淘汰。
纪雪洪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未来动力电池市场不会允许同时存在几百家动力电池企业,可能还是会走向前十企业占据90%的市场份额,前边的两三家企业又占了整个市场份额50%的市场格局。他认为,未来动力电池行业会有一些并购重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将减少。
事实上,青山集团不仅在产业链上为瑞浦兰钧提供支持,还长期为其提供无抵押借款。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2年前六个月,瑞浦兰钧及其附属公司从关联方收到的借款分别约为3.81亿元、4.64亿元、52.7亿元、21.26亿元。
2019年至2021年,瑞普兰钧从关联方收到的借款图源:瑞浦兰钧招股书
而为瑞浦兰钧提供巨额借款的关联方主要有控股股东永青科技、青山集团、青拓镍业(永青科技控制的公司)三家公司。换言之,过去三年半,瑞浦兰钧的“母公司”、“爷公司”以及“兄弟公司”都在为其输血。招股书还提到,青山集团、永青科技提供的所有贷款均为无抵押。
一位熟悉国内新能源投资业务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长明显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需求,同时也助推了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竞赛,“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尚未上市的中腰部动力电池企业想要扩大产能,要么寻求外部融资,要么母公司持续输血,要么冲刺IPO。”
蓝鲸财经:关联交易将大幅增加超百亿
据蓝鲸财经,瑞浦兰钧控股股东为“中国镍王”青山集团,其实控人项光达还有世界“镍王”之称。青山集团曾因今年3月的伦敦交易所(LME)镍期货金融战被市场所高度关注。
招股书显示,青山集团持有永青科技51%权益,其提供永青科技持有瑞浦兰钧的股本中约62.6%权益,包括约50.4%直接权益和通过温州景锂持有的约12.2%间接权益,温州景锂的普通合伙人为瑞途能源(永青科技的全资附属公司),公司实控人为青山集团创始人项光达。
公司也坦言,控股股东青山集团分别用20年及10年时间从零开始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及镍业务,因此公司享有其赋予的独特资源整合能力及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但这样的优势似乎在2022年之前并没有利用,瑞浦兰钧来自青山集团的关联交易一直占比较低。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瑞浦兰钧自青山集团处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仅为0.16亿元、2.12亿元、0.44亿元,但未来三年瑞浦兰钧对青山集团的原材料采购额或将进一步攀升。
不过根据二者的框架协议,2023年至2025年瑞浦兰钧对青山集团的原材料采购额最高可分别达到38.25亿元、111.25亿元和166.42亿元。
此外,由于瑞浦兰钧部分客户需要青山集团的对接,因此在销售端也与之存在大规模关联交易。在2022年及2023年临时向青山集团或其联系人提供若干电池组件,以使其供应予电动汽车制造商,预计截至2022年的交易金额将大幅增加,为5.424亿元,预计截至2023年电池组件的交易总额将约为41.04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难逃低价换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已然明确过剩的阶段,并没有阻止雄心勃勃的后来者激进扩产的脚步,而背后则难掩瑞浦兰钧当下实际利用率并不高的现状。
截至今年三季度,瑞浦兰钧设计产能已达到32.7GWh,而其今年上半年的电池产品出货量仅为4.70GWh,产能尚在爬坡。
与此同时,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也揭开了瑞浦兰钧“超速”突围的后遗症——虽然收益增长,但尚未获利。
2019年到2021年,瑞浦兰钧收入激增,三年翻了近10倍,分别至2.33亿元、9.07亿元、21.09亿元。到今年上半年,收入更是倍增至40.17亿元。
但同期,产生的毛损及亏损净额也在扩大。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的毛损分别为0.133亿元、1.111亿元、3.249亿元、1.413亿元,同期分别录得亏损净额1.119亿元、0.533亿元、8.042亿元、7.055亿元。
在具备量产能力后的三年,瑞浦兰钧还在盈利生死线挣扎,而这块跷跷板的另一端是市场份额。瑞浦兰钧方面表示,“虽然事实上于往绩记录期间,我们不能自销售储能电池产品获利,但我们继续投放资源于储能电池市场,这是由于我们实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双重点战略。我们认为,储能电池市场为新兴市场,具有庞大增长潜力。”
诚然,储能电池在总营收中占有更大的份额确实将其与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更重动力电池出货的企业有所区分。但迅速拉升储能出货量的同时,新兴市场也成为瑞浦兰钧不断流血的伤口。
2019年到2021年,储能电池产品的毛利率从负10.1%上升至负24.5%。截至今年上半年,储能电池产品的毛利率才有所好转,但仍未扭亏回血,为负12%。同时,储能电池产品的平均售价仍略低于动力电池产品的平均售价。
瑞浦兰钧表示,这是由于2021年订立合约时,依据行业趋势,其储能电池产品售价维持相对较低水平,所以无法在2022年上半年原材料购买价快速上涨而调整售价。
2022年6月30日后,经与储能客户订立补充协议以调整该等合约项下其余产品售价,上述大额订单的负面影响已予缓解。
来源:瑞浦兰钧招股书
不过,从瑞浦兰钧的储能电池平均售价中,也能管窥到过去两年储能电池市场的打法。
值得一提的是,瑞浦兰钧当前在储能板块主要为户用储能及集装箱储能供货,尤其在家用储能领域一直占领市场高位,今年上半年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超3GWh,预计今年全年出货量达8至10GWh。
而选择小容量储能电池以供家用储能场景——这一第三方机构判断为储能电池市场中增速最高的板块上,对应产品的每瓦时制造成本通常较高,因为每电池单位承担的各类固定成本将会相似,而不论实际容量。“由于此项,加上我们制定具竞争力价格的战略,我们录得储能电池产品毛损。”瑞浦兰钧直言。
奔赴万亿储能赛道的锂电新贵正穿越重重迷雾走向大江大河。而事实上,储能行业也期待着龙头选择让渡部分利润换取市场之时,能做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示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