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土耳其,土耳其和叙利亚北部地区6日发生的大地震已造成超过1.6万人遇难。图/ic
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资料图】
震惊世界的土耳其、叙利亚大地震对世界经济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不是产出,而是物流运输及其格局。
因为叙利亚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份额微不足道,这一点自不待言;就是中东区域经济强国土耳其,其经济体量与产业结构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固然相对优势显著,但在全球经济中不足挂齿,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体系中迄今最大资本是扼五海三洲要冲的区位优势,但这一地理区位优势同时意味着该国位于多个地质板块交汇之处,地壳断裂带众多,地震风险高,从而遏制其在经济地理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区位优势。
多年未发生大地震使得市场普遍忽视了这一点,但经过这场大地震,市场预期必然加入这一巨大潜在风险并延续多年,土耳其已建成和拟建设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价值将由此受损,投资建设的融资成本等将由此显著上升。
在乌克兰战争、中亚变局推动能源供求与运输问题急剧凸显的背景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大地震有可能对国际油气管道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审视土耳其、叙利亚两国经济规模:
叙利亚内战爆发前的2010年,叙利亚GDP为600亿美元,在当年全球GDP(664845亿美元)中所占份额尚不足千分之一;土耳其尚处于“埃尔多安经济学”的上升时期,GDP为7766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总量的1.17%。
12年之后,经历了逾10年残酷全面内战、至今反对派仍割据一隅的叙利亚经济已经残破得无法提供现代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土耳其则在“埃尔多安经济学”破产的震荡中挣扎,2022年GDP为8535亿美元,仍少于2013-2017年间的任何一年,距2013年的高峰(9575亿美元)差1040亿美元、11%的幅度,在全球GDP总量中所占份额只有0.84%。这样的份额,决定了这场大地震不足以对全球经济产出产生可感受影响。
然而,位居世界最大能源进口消费区欧洲和中东、中亚-里海两大油气能源富集区之间,这一区位本身就使得土耳其成为国际能源运输、特别是油气管道运输的枢纽,以下因素又进一步抬升了土耳其作为国际油气运输枢纽的地位:
多年以来,俄罗斯希望将油气输欧通道绕开乌克兰,中亚和阿塞拜疆希望在以俄罗斯为枢纽的苏联油气管网体系之外开辟新的油气外输路线、特别是输欧路线,欧洲和美国希望开辟规避俄罗斯控制的中亚-里海油气管道,伊朗希望开辟规避霍尔木兹海峡及苏伊士运河的对欧油气出口通道,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希望为基尔库克油田开辟规避伊拉克中部、南部阿拉伯人聚居区的石油出口通道……所有这些构想都需要通过建设途经土耳其的油气管道来实现。
乌克兰战争爆发、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之后,途经乌克兰、波兰的陆地油气管道严重受限,甚至可能被彻底切断,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俄罗斯拓展出口油气新通道的需求急剧上升,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越发亟须在苏联管网之外开辟新的油气出口通道。
这五个前苏联国家要拓展油气出口通道,理论上有中国、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4个可选择方向,但伊朗长期遭受西方阵营严厉制裁且有变本加厉趋势,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方向尚无任何已建成管道,且风险巨大,现实选择只有中国、土耳其两个方向。
其中,土耳其通道可通向欧洲及其周边市场,进而通向美国、南亚、东亚等远洋市场,中国通道可供应中国及东亚、东南亚其他周边市场,进而通向远洋市场;但在不考虑地震和战乱风险的情况下,地形决定了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中亚-外高加索油气供应欧洲市场运输成本低于供应中国市场。
进一步展望,在国际反华势力企图制造对华新冷战和乌克兰战争背景下,从1990年代冷战结束初期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流行于西方的中亚-里海油气“大博弈”理论有可能改头换面借尸还魂,从而进一步推高土耳其在国际油气运输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该理论“原版”宣称,中亚-里海地区(或泛称“里海区域”)油气资源蕴藏量超过波斯湾,是决定未来全球能源供给的枢纽所在,也因此具有关键的地缘政治价值,主张西方国家大力投资中亚和阿塞拜疆油气勘探、开发和外运,建设多条从中亚、阿塞拜疆油气产区通向外部市场的油气管道,取道亲西方的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绕开以俄罗斯为枢纽的苏联油气管网、中国市场和伊朗路线,从而增强对西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油气资源供给,削弱、摧毁俄罗斯对中亚、阿塞拜疆油气资源外运的控制力,消除中亚-里海油气资源供给中国的可能,进而不仅加强西方能源安全,而且从全局上增强西方阵营对全球经济政治的控制力。
当前,从中亚通往中国的多条油气管道已经投入运行10余年,美国与伊朗、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关系深陷僵局,西方新冷战势力若要重拾中亚-里海油气“大博弈”理论,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支持中亚-里海油气资源尽量取道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通道。
在上述中亚-里海油气“大博弈”理论中,西方倡导的主要油气管道构想包括“东—西能源走廊倡议”和“南线”两大项目,其中,“东—西能源走廊倡议”由两条管道构想组成,即连接里海地区和土耳其东南地中海港口城市杰伊汉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南高加索管道(Baku-Tbilisi-Ceyhan,简称“巴第杰管道”、BTC),以及连接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库的跨里海管道;“南线”即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管道。
在“东—西能源走廊倡议”的基础上,其后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南部天然气走廊”战略以及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TANAP)、跨亚得里亚海天然气管道(TAP)、土耳其—希腊—意大利互联管道(ITGI)等方案。
在实践中,以土耳其为枢纽已经建成投入运行的跨国油气管道有联通俄罗斯与土耳其的蓝溪、土耳其溪两条天然气管道,横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三国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BTC)、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联通伊朗与土耳其的大不里士—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联通伊拉克与土耳其的基尔库克—杰伊汉输油管道,欧盟委员会南部天然气走廊各段也已于2021年建成,俄罗斯又于2022年提出了在土耳其建设国际天然气运输枢纽的建议。
然而,土耳其最重要油气运输枢纽港杰伊汉虽然不是这场地震的震中,但离震中不远,必然削弱土耳其作为国际油气运输枢纽的现有地位,也给抬升土耳其国际油气运输枢纽地位的构想投下了阴影,可能推动俄罗斯、中亚-里海油气资源更多地向东取道中国输出,以及欧洲更多地依赖北非、西非替代俄罗斯油气供给。
欧洲油气进口来源的这一中长期变动,将为北非、西非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运动膨胀坐大间接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激化该区域的宗教、教派、部族、国家等各类冲突。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