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2015年放出豪言:5年内,雪松控股的目标是迈向“三个万亿”——“万亿销售额、万亿资产、万亿市值”。
为了达成“三个万亿”小目标,雪松控股收购了领锐资管、大连昱辉、天津瀚晟同创和深圳市振辉利合计持有的中江信托71.3005%股权。这么一来,雪松控股就成了中江国际信托第一大股东,并改名为雪松国际信托。
5月7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发布案情通告,依法对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查处。
【资料图】
公安机关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独立鉴定和司法审计。投资者可采用亲临、邮寄、线上三种方式进行报案登记。
接近广州经侦的人士向记者透露,通告中所披露的圆方投资只是涉案公司的代表之一,“很多涉案的关联公司,没法逐一列出,所以用‘圆方投资等公司’指代”。此外,他还透露,公告中的“张某”即雪松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张劲。
雪松信托自2019年完成实控人变更之后不断发行新项目,据统计,仅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一年之内,雪松信托供发行信托计划67只,包括长青、长泰、长盈、鑫乾、鑫坤、鑫链等系列。
根据媒体报道,雪松信托旗下产品涉及多家公司的背景成谜,股权简单,看似独立,但互相丝连,均有着“影子”的嫌疑。
后遗症很快显现,雪松信托在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还因此连累了雪松控股的财务数据。
雪松,是在去年除夕夜爆雷的。
2022年2月9日、10日,因雪松信托旗下多款理财产品逾期未兑付,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以南、开达路以西的雪松控股总部大厦,聚集了大量的投资者。据悉他们基本上都是投资百万以上的“大客户”。
雪松控股董事长、创始人张劲开着几百万的宾利赶来,要求遭拒绝后,投资者将其围住,上厕所都有人跟着,生怕跑了,期间还发生投资者与保安推搡事件。
黄埔公安局相关人员赶到现场表示将会督促企业解决问题,现场局面才得到有效控制。
其实,早在2020年末当时有人爆料雪松信托的一些项目兑付困难,到2021年3月份发生延期支付利息,4月后更是发生大量逾期现象。根据财新报道,雪松对外发行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大约在200亿元左右,涉及投资人约8000人。
一边是兑付困难,另一边雪松信托却没有停止发行新项目。2021年,其官网上发布了160多款产品成立公告,平均一天1.4个产品。
困难时期发这么多产品,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拆东墙补西墙”,但雪松控股对此予以否认。
纸包不住火。根据媒体报道,投资者与雪松信托沟通无果后,先后通过信访部门投递举报信,去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向经侦部门报案、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多渠道进行维权,目前并未有确切的进展答复。
1月30日,雪松信托发布了一封道歉信,落款有张劲的签名。信中言明了“无法完成兑付”,表示“一句道歉并不能解决问题”,并承诺“2月底之前完成兑付”。
张劲在信中还说,春节后要与投资人对话商议方案、取得共识,所以2月9日、10日投资人聚集起来,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2022年2月16日,证券时报刊发调查报道《雪松200亿涉众募资调查:假借灰色通道、裹挟一众伪国企,底层资产涉“空转”贸易》。
证券时报记者持续跟踪调查发现,自2020年1月起,在雪松控股的兜底担保之下,打着“供应链金融”的幌子,以所谓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假借各类金交所、产交所、伪金交所通道,超过350只违规“理财产品”面向自然人发售,总规模超200亿元。
这些理财产品的兑付,陷入了全面停滞状态。
根据记者的调查,这350余只理财产品背后,构筑的是一个庞大的融资网络,涉及企业数量高达63家,除了或明或暗的雪松系公司,还有大量的假央企、伪国企。作为底层资产的应收账款,系建立在涉嫌虚假的“空转”贸易行为之上。
伴随理财产品的全面爆雷,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那些资金募集方、名义融资人,大多已人去楼空,令投资人追讨无门。
证券时报报道刊发后,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随即启动了对雪松的摸底调查。
2022年2月18日,前述报道刊发后的第三天,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到访证券时报社,向采写记者详细了解案情。证券时报记者将调查中获得的合同、单据、现场照片、调查录音等材料提供给经侦同志,总量包括85个文件夹2400余份文件。
此后一年多,广州经侦部门对雪松涉嫌非法集资的调查持续进行。有投资人向证券时报记者反馈,这一年多来持续有投资人被约请至广州市经侦支队及黄埔区公安分局做笔录,并提交证据。
有知情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2022年下半年起,雪松实控人张劲即处于被“保护”状态,“包括他到公司开会,时刻都有公安人员便装陪同”。同时,经侦部门对雪松控股的其他高管的要求也是“随叫随到、定期报到”。
本文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