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利率下调!是刺激内需?还是拯救银行?
6月8日,多家银行同时宣布下调人民币的存款利率。
资本市场对于消息的反应有点冷淡。
创业板盘中还创下了3年的新低。
(相关资料图)
午后开始银行股倒是有一些反弹。
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存款利息下调到底能干点啥呢?
视频传送门
从6月8日开始,多家银行的存款利息发生了变化。
活期利息下降了5个基点,调整到了0.2%,下降幅度高达20%。
3年期和5年期的存款利息下调了15个基点,调整到了2.45%和2.5%,降幅也在5.7%左右。
自从人民银行推出了LPR也就是“贷款的基准利率”之后,存款利息的调整权限名义上是在各家商业银行自己手里。
但是各大银行能够“齐步走”式的调整存款利息,应该还是能反映出监管层有某些意图在内。
看到降息尤其是看到存款利息,最容易想到的政策引导方向就是,监管层希望来刺激内需增加消费。
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尤其是如此。
如果存款带来的收益下降,一个理性的投资人,他应该的选择就是适当的增加当下的消费。
增加消费当然就有助于提升GDP的产生。
在同样一套经济学理论里面,一个国家的GDP主要分成“三架马车”,进出口、消费和投资。
虽然前5个月中国的进出口表现不错,总体增长了4.7%。
尤其是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了38%。
但是4.7%的增速,比照之前我们定下来5%的GDP增长速度,还是有所不如的。
雪上加霜的是,5月份单月的进出口数据非常难看,进出口总额只增长了0.5%。
顺差甚至已经开始下降了。
这种情况下,对于消费和投资的要求就要更加加快。
不但要超过GDP 5%的增长,还要能补上进出口这个短板。
这个时候,我们看看国内的消费是不是比较给力呢?
从数据上来看,前四个月的数据还是不错的。
问题是前四个月我们对比的是去年“封控状态”下的基数。
我们自己身边的体验是完全有感受的,就是消费并没有激活,内需处于一种不足的状态下。
一个典型的数据就说明了一些情况:
去年全年居民的存款储蓄增加了接近18万亿,创造了新高。
大家把钱都存到银行里面没有消费。
今年第一季度,一个季度增加量就接近10万亿,比去年还狠!
说明什么?
其实此前我也分析过:
居民对于未来的预期并不好,消费的欲望不强,宁可把钱放在银行里面。
这种情况下只是少给你点利息,你会把钱拿出来花掉吗?
当然不会。
想要有信心来花钱,起码要看到各个层面的投资都在增加,各种规模的企业日子要变得好过一点。
至少对于大家来说,不用担心中年失业,也不用担心突然被降薪。
等到这个时候才有可能放心来消费。
这些情况,靠一个简单的降低存款利息是肯定做不到的。
既然如此,相信你我都能够看得到,监管层也不会把降息的目标瞄准在刺激消费上。
那么,降低存款利息真实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猜测,更多的可能是为了拯救当下的银行业。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反正我每天都会收到一大堆推销电话和一大堆推销短信,告诉我银行愿意贷款给我......
同时我们再结合企业投资增速下降这些信息我们就会知道,银行当前局面不是很有利:
一方面大量增加的这些存款是要每天都要支付存款利息的;另一方面贷款又贷不出去。
要知道银行是要靠利息差来赚钱的。
每收到一块钱的存款,去掉准备金以外,如果不能够贷出去就需要自己来扛成本。
也就是对银行来说,收入到底是多少是不确定的,但成本却是固定而且必须的。
我们都知道银行的机构庞大,经营需要的各种成本也是只见增加不见减少。
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在存款利息上砍一刀,就能够大幅度的节省成本。
我猜测这个也是今天银行股有所起色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GDP已经到了18万亿美元上下了。
原来发动机的功率是需要提升的。
而且如此巨大的体量,在增速放缓之后需要重新加速起来,一定不是靠调整一两个小的参数就能够解决的。
想要能够刺激内需,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