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资料图片)
界面新闻编辑 |
6月的楼市如预期一样平淡,房企销售承压,单月业绩增速由正转负。
6月30日,克而瑞发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267.4亿元,环比增长8.5%,但环比增幅处于历年同期最低水平;同比则降低28.1%,单月业绩增速由正转负,6月业绩规模低于去年同期。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自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购房者置业情绪偏弱。进入6月,市场活跃度延续回落态势,端午假期期间,除个别城市外各地推盘力度不足,多地以顺销为主,导致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
从房企表现来看,2023年6月仅有不到3成的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的企业在百强房企中只占到半数。具体来看,6月有近6成百强房企的单月业绩同比降幅大于30%,其中有27家企业业绩降幅大于50%。
但同时,也有一些房企业绩表现相对突出。如建发房产、电建地产、大华集团、中交地产等房企6月单月业绩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
随着6月业绩的出来,房企2023半年考也出炉。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3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35682.3亿元,同比微增0.1%,增速相比上月下降8.3个百分点。
千亿房企数量也在减少。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千亿以上阵营有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第二阵营(500-1000亿)企业1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3家。第三阵营(300-500亿)企业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第四阵营(100-300亿)企业为4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家。
百强房企格局继续分化,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韧性较强、中小房企竞争力不足。
从不同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的变化来看,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TOP1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增长15.3%至890亿元,TOP20门槛增长4.7%至368.6亿元。
但TOP30和TOP50梯队房企格局变动加剧,门槛分别同比降低15.8%和10.8%至216.5亿元和133.3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则较去年同期微增1.8%至56.7亿元。
仅半年时间,行业前十经历了一场大洗牌。保利发展从去年的第三名跃居行业第一,销售额2366亿元,并且是连续6个月位居累计销售榜首。
万科以2017.9亿元位居第二,中海地产以1784亿元上升一位至第三名、华润置地销售1702.2亿元上升一位至第四名。碧桂园位居行业第五,千亿房企还有招商蛇口和绿城。
另外,金地、融创跌出前十,建发、滨江则逆势补位,进入行业前十,销售额分别为953.3亿元和925.8亿元。
自2023年以来,还有以卓越集团、大华集团等代表的民企表现优于行业整体,在实现累计业绩增长的同时,行业排名也有明显提升。
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本土房企大华集团凭借207.1亿元的操盘金额排名32,去年同期还在50名开外,以117.2亿元的操盘金额排第59位;卓越集团今年上半年以331亿元的操盘额位居第22名,去年同期排41名,操盘额195.4亿元。
就销售目标完成率而言,中指研究院指出,2023年上半年,10家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为53%,相较去年同期的32.6%,目标完成率提升超20个百分点。
不过,从公布销售目标的10家房地产企业来看,仅越秀地产提高了销售目标,招商蛇口和绿城中国保持与2022年的销售目标不变,均为3300亿元。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越来越多企业不再增加销售目标、追求规模化发展,转而通过主动管控销售规模,追求更加平稳的发展。
刘水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积压需求集中释放以及前期政策效果显现等因素带动下,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销售有一定增长。此外,部分房企销售目标完成较好,与企业下调目标也有关,低目标下更易完成半年度任务。
除了房企格局分化严重外,今年上半年各城市能级表现也冷热不均。
“一线韧性略好于二三线。”
克而瑞研究指出,一线城市6月预计整体成交245万平方米,环比微降3%,同比下降11%,跌幅显著低于二三线,上半年累计同比仍增20%;26个二三线城市,整体成交126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27%,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17%。
其中,北京、广州市场热度转降,成交环比分别下降16%和11%,上海6月小幅放量,但成交规模尚不及去年同期,四个一线城市中仅深圳一城同环比齐增。
但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贡献率仍是二线城市为主导。中指数据显示,20家代表房企54.9%的销售业绩来源于二线城市,同比微增0.4个百分点。一线城市的销售业绩贡献率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至28.0%,增幅属于最大。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购房者置业情绪仍没有明显提升。刘水认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恢复仍有波折,预计全年销售在去年低基数下或实现小幅增长。“下半年各类型房企销售业绩将明显分化,央国企销售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稳健性民企将有小幅的增长,出险房企销售仍会是大幅下降。”
克而瑞研究则表示,若7月无强有力的政策出台,整体新房成交规模还将低位持稳,环比降幅和累计同比增幅将持续收窄,维持弱复苏主基调。
“各城市分化行情预期延续,热点城市和热点项目个数减少,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伴随着改善项目集中入市,客户难免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