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银行股的分红,上半年的收益还可以。”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投资者分享着他高达9%的投资收益,“存银行的利息真是不如买银行股等分红呀。”
有同感的还包括肖晓(化名),“常说把钱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每年5、6个点的分红比存款利息高,我一直还算认同。” 肖晓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投资者,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为了股息买了头部两家上市银行,没想到遇上大涨行情,实属意外。”
(相关资料图)
据Wind 数据统计,年初至6月30日,A股市场上42家上市银行中有20家实现上涨。其中,国有大行表现最为亮眼,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3家国有大行区间涨幅均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往年惯例,上市银行将步入“分红季”,此番派发红包行动将持续到7月末至8月初,除青岛农商行和郑州银行不进行分红外,剩下40家银行合计将派发现金红利5877.03亿元,较2021年度增长7.03%。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2022年上市银行分红总额较前一年保持增长,其基础还是2022年上市银行业绩良好,总体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银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超千亿元“红包”陆续到账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吸引长线投资的最有效砝码之一,从传统价值理念来看,持续现金分红的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随着各家银行在不同时间内调降存款利率,中金公司在研报中直接指出,存款降息有望成为银行继续重估的催化剂。重申推荐低估值、高股息、经营稳健、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国有大行。
抑或是一语中的。在银行分红大军中,六大国有银行依旧是主力军。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六大行拟分红超过4000亿元,且分红比例均在30%以上。其中,“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以千亿元的分红额继续领跑,拟派息总额为1081.69亿元,这也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年度分红金额超过千亿元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将派发现金红利972.54亿元、777.66亿元和682.98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也将派发现金红利277亿元和255.74亿元。
此外,从分红时间和分红比例来看,交通银行将于7月12日派息,分红比例为32.72%;其次是农业银行,将于7月18日派息,分红比例为32.15%;工商银行将于7月17日派息,分红比例31.3%;中国银行也将于7月17日派息,分红比例为30%;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暂未披露派息日,但分红比例均为30%。
股份行方面,9家上市银行拟派发“红包”金额合计1279.56亿元,占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金额的两成。其中,招商银行分红金额和分红比例均领先,分别达到438.32亿元和33.01%。
目前,兴业银行也已完成分红246.8亿元。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拟分红额也超百亿元,分别为161亿元和112.26亿元。
对于分红的讨论也是银行所在意的。在6月27日的股东大会上,招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曾表示,会根据资本充足率变化情况研究分红比例。“在现金分红比例、资本充足能力和业务发展三点之间,需要有权衡,兼顾好短期的利益以及长远的发展。对我们管理层来讲,会充分考虑、处理好这样的关系,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分红额度还是分红比例,上市银行都存在明显差异。部分银行分红比例或高于30%或低于20%,甚至还有银行已连续三年选择不分红。
“不同银行的盈利水平和业绩表现存在差异,盈利能力强的银行分红规模通常较大。而不同银行的分红政策和股权结构也会影响分红规模,一些股权集中的银行可能更倾向于大额分红。”某金融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不分红的原因,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也曾提及,整体上都是基于让利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保证资本充足水平及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考量。
“银行分红反映了其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对股东的回报承诺,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银行业的整体信心,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同时,分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银行股的投资,增加市场流动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15家银行股息率超过6%
6月初,在国有六大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后,股份制银行也先后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潮。
其中,定期存款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普遍分别下滑10bp、15bp、15bp,下调后存款利率正式进入“2.0”时代,同时各大银行大额存单也出现“一单难求”的境况。
因此在低利率时代下,诞生了一批“存款特种兵”,以奔赴异地存款来获取高额收益。这对于厌恶风险又追求高收益率的投资者来说,跨省存款无疑增加了其投入成本,因而将目光转向股息率更高的银行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5家银行股息率超过6%,其中浙商银行、兴业银行、渝农商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股息率分别达到7.84%、7.58%、7.42%、7.09%和7.01%。
这5家银行股息率均在7%以上,超高的股息率也秒杀众多定期存款,也远高于受债市、赎回潮影响下的银行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6月以来,包括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公告,下调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根据不同产品的资产配置差异,下调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幅度在10-70个基点。
兴业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1-3个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09%;3-6个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27%;6-12个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54%;1-3年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92%。
对比可知,银行股股息率要比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收益要高出一倍还多。“买银行股如果长期持有,收益还是很可观的。都说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我今年的分红收益就能覆盖退休金了。”一名投资者王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廖鹤凯对记者提醒到,投资股票会出现股价波动较大的情况,银行股投资更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长期资金持有,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短线持有容易产生焦虑感,这类投资者更适合普通的固收类银行理财。
“买银行股等分红还是买银行理财,这需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来决定。如果投资者追求稳定的收益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那么购买银行股等分红可能更为适合;如果投资者更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那么购买银行理财可能更为合适。”江瀚如是说。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多数被访人士表示还是会选择在银行端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或选择定期、活期存款。“买银行股也担心资金不够,把钱存在银行里虽然利息低一点,但是会有安全感。”、“银行股太多,在选择上也会有困难。而且银行股涨幅都比较小,拉长时间又有点压资金。”、“虽然股息率高,但是投入资金少是不是收益也会很少?那还不如存银行呢。”
《华夏时报》也统计了上半年银行股的表现,年初至6月30日,银行板块整体上涨5.65%,其中,中国银行最高涨幅位居第一,达到24.05%。不过另有半数银行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有银行跌幅一度超过20%。
江瀚表示,银行股上半年涨跌不一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监管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压力等。“虽然银行股的分红能力较强,但是股价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仅仅依靠分红来判断其投资价值。”
“银行股价近年来普遍持续低迷,且大多数已经很长时间处于每股净资产价格之下了,这主要是银行普遍处于低速发展期,且经济处于过渡期市场对潜在不良资产的担忧,叠加持续发生的银行业风险,全球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监管力度,投资者也普遍持审慎态度。” 廖鹤凯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到。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廖鹤凯认为,中国银行业总体表现稳健,特别是国有大行稳定性很好优于国际同行,在“中特估”催化下,叠加存款增长和存款利率下调,银行业绩普遍向好,大多数银行股目前估值足够低、分红率不错,稳定的经济预期将带来稳定的股价预期,银行股估值将得到有效修复。
东兴证券在其研报中直言,当前部分上市行股息率超过5%,在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对中长期资金吸引力加大。2023年1季度机构重仓板块比例仅1.92%,处历史低位水平。我们认为当前板块配置价值明显,看好下半年绝对收益表现。“我们预计上市行全年营收/净利润增速有望呈 V 型回升。部分城农商行得益于规模维持高速扩张,净息差率先企稳,净利润有望继续领跑行业。”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