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神州高铁(000008.SZ)发布2023年半年报显示,营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净利润仍未摆脱亏损状况。
全国客运快速恢复,减亏仍有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半年报显示,神州高铁营收约8.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7%;归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360.42万元,比上年同期的-8423.88万元,仅有0.75%的亏损收窄。
神州高铁是国投集团控股子公司国投高新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神州高铁在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装备与数据之外,开拓了地铁和货运专用铁路运营等新业务。为中国全部85个高铁动车检修基地和段所、60余个机车和车辆检修基地和段所、15个高铁焊轨基地、4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0余个货站、500余条货运专用铁路等提供核心检修装备。
与此同时,神州高铁亦为2600余个高铁和地铁车站、60余个货运专用铁路车站提供信号控制系统,为包括复兴号在内的近20000辆高铁、地铁车辆提供各类车载核心装备。
虽然上半年神州高铁继续亏损,但上半年国内铁路客运运输量快速恢复,神州高铁强调“中国高铁发展的势头依然可期”。国家铁路局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约17.7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24.9%,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铁路固投方面,上半年累计完成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另据国铁集团数据,今年预计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
城轨市场方面,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7个城市运营城轨交通线路10566.55公里,其中地铁8112.23公里。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36.55公里,新增运营线路8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8段。
从数据上不难理解为何上半年神州高铁营收有超四成增长。2023年轨道交通行业逐步复苏,神州高铁新签合同9.73亿元,同时积极推进生产交付及项目验收,因此促成营收增幅较明显。针对亏损原因,神州高铁表示,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季节性特征,上半年营收占全年比重较低,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支出成本费用属刚性需求,因此导致上半年仅略微减亏,并未实现盈利。
拓展地铁及货运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上半年神州高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3%。对此,神州高铁表示,这主要是因本期业务规模扩大,经营性付现支出增加。
分产品看,除轨道交通职业人才培训、其他两项营收分别较上年减少29.72%、17.32%,两项占总营收比重分别是0.38%、2.43%。占总营收超过八成的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装备与数据,营收较上年增长37.63%,毛利率同比减少5.19%。地铁和货运专用铁路运营增幅达到212.89%。工业智能物流装备占总营收0.75%,营收增幅最高,达到245%。
分地区看,神州高铁在东北地区的营收增幅最高,达到382.68%;华东地区增长146.12%,且该地区营收约4.22亿元,占总营收51.17%,但毛利率减少0.24%;华中地区营收增长6.14%;西南地区营收增长22.51%。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占总营收仅0.01%的海外,上半年营收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4.49%、57.86%、18.44%、65.54%。其中,营收1.36亿的华北地区,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超两成。
截至报告期期末,神州高铁总资产规模116.41亿元,较上年末降低3.50%;归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2.93亿元,较上年末降低1.91%。
钛媒体APP注意到,神州高铁强调,公司目前商誉和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仍然较高,占资产比例较大,如相关子公司经营不达预期,或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可能导致减值风险。报告期内,神州高铁国际有限公司、北京华创智盛科技有限公司已注销,此举主要为清算低效子公司,优化结构聚焦主业。
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神州高铁商誉约26.62亿元,长期股权投资约14.08亿元。负债合计约72.45亿元,资产总计约116.42亿元。
对于今年下半年如何改善业绩,神州高铁亦提出了规划,其在半年报中表示,会进一步抓好交付工作,强化交付队伍管理,建立各子公司现场交付人员的协同机制,在抓好交付质量的同时降低交付成本。并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减少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加大考核力度,落实相关责任等方式,持续降低其应收账款规模。
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神州高铁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约21.62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约23.29亿元减少1.67亿元;非流动资产中的长期应收款约81万元,较2023年1月1日约121.50万元减少4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神州高铁试图拓展新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保持原有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装备与数据业务板块增长的同时,逐步开拓地铁和货运专用铁路线运营等新业务。并透露,这一新业务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