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经济方面,上海审计在租金减免、消费券使用上发现了问题。 (视觉中国/图)
2023年8月17日,上海市审计局公布了《关于2022年度上海市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公告》(下称“审计报告”)。
审计发现预决算方面,2家单位因理解不到位,未将部分资金纳入全年预算数反映,涉及金额61.18亿元。3家单位少计决算支出6351.47万元。
(资料图)
在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方面,12个镇未按规定将村级土地补偿费拨付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86亿元资金被镇级单位长期无偿使用。部分村镇将7.74亿元土地补偿费违规用于购置办公用房、村委会开支等。
对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显示,5家市属企业在落实房租减免政策中存在应免未免、未及时签订减免协议等问题,涉及金额1.02亿元。
“爱购上海”促进消费活动中,3家商户准许消费者将消费券用于购买储值卡和消费充值等,不符合活动规则,涉及补贴资金98.75万元。
虹桥核心区办公楼利用率约50%
审计机构对市属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审计了67家村镇银行,发现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力度不够。
根据金融监管要求,各地对村镇银行制定“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等考核指标。但67家村镇银行中,有50家相关指标考核结果未达到属地监管要求。
10家银行之中,500万元以上贷款合同金额占比较高,信贷资金向少数客户集中,偏离了“小额、分散”的风险防控理念。
此外,贷款投向个人住房贷款比例高。根据金融监管要求,村镇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应逐步调整至10%。但67家村镇银行中,有54家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高,其中占比最高为69.25%,偏离了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定位。
审计报告中写道,多家村镇银行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根据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村镇银行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等指标应达最低监管要求。但67家村镇银行中,有23家相关指标未达监管要求。
市审计局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运营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根据有关管理办法,2019年至2023年,计划安排专项发展资金20亿元,用于支持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发展。但截至2022年底,尚有8.5亿元的资金未安排项目。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符合商务区内功能定位、产业政策的项目储备不足,存在“钱等项目”的情况;另一方面,未及时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进行调整,商务区内符合最新政策支持条件的项目无法获得专项资金补贴。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内办公楼的利用率约为50%,集聚功能还需加强。
国企招标存在问题,涉及39亿元
企业资产情况,审计机构对8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审计。
4家国有企业所属子公司在开展贸易业务时,在授信额度、货款支付、货权控制等业务关键环节缺乏管控,甚至违规进行融资性贸易,导致41.47亿元款项难以收回。2家企业还存在将佣金支付给无关第三方等问题,涉及金额1389.06万元。
6家国有企业未按规定招标,涉及合同金额11.19亿元。4家国有企业存在招标程序流于形式、评标审核不严等问题,涉及合同金额27.95亿元。
金融资产情况,市审计局对2家国有企业开展了审计。2家企业资产总额8.39万亿元、负债总额7.54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22.62亿元。
发现的问题包括,投资风险管控不力。例如,理财投资股票类业务审批权限集中,授权审批制度虚设。部分业务开展时,低估融资人对外质押率过高等风险因素,造成投资损失风险84.34亿元。
部分贷款类业务开展不合规,违规发放贷款46.47亿元。融资租赁业务审核不严,向以在建工程作为标的物的承租人,违规提供融资4亿元。
此外,1家企业跨区域开展房地产收购处置业务,偏离了相关监管要求和政策导向,涉及金额17.36亿元,此后跟踪管理不到位,部分资产处置困难,存在资金回收风险。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