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新希望一份业绩预亏更正的公告,引发生猪市场的震动。
(相关资料图)
今年1月底,新希望(000876.SZ)公告称,2022年归母净利润(下称“净利润”)预亏4.1亿元至6.1亿元;两个月后的3月31日,市场迎来新希望的业绩更正公告,亏损区间更正为13.5亿元至15.5亿元之间。
新希望称,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低迷以及猪瘟疫病的影响,加大了减值计提,并表示将计提包袱留在2022年,轻装上阵,有利于2023年业绩改善。
同一天,新五丰也同样下修了业绩预告,根据目前2023年1—3月生猪实际价格情况,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约6400万元,由此,净利润由预盈变为巨亏。
值得注意的是,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新希望机构持股比例还高达68.87%,到了2022年末,机构持有新希望股份仅8125.87万股,持股比例仅1.8%,不到一年降低了67.07个百分点。
计提减值12.35亿致亏损加剧
2023年一季度,生猪价格依旧维持低位,叠加猪瘟疫病,导致新希望亏损加大。
3月31日,新希望业绩更正公告显示,对2022年业绩进行了大幅度下修调整,之前预计亏损4.1亿至6.1亿,修正后改为亏损13.5亿至15.5亿。
新希望表示,由于一季度各月,特别是2月和3月生猪市场价格与此前公司以当期各月生猪期货价格为主要基础预计的生猪价格有一定程度差异;同期山东、河北等北方区域生猪疫病影响程度也超出了2022年末行业的预期,导致公司2022年末部分生物资产产生了超出原有预期的减值。
需要说明的是,新希望的生物资产有两部分,一类是出售的肥猪,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另一类是能繁母猪,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基于减值原因,公司拟计提减值准备约12.35亿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增加计提减值4.88亿元,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计提减值7.47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以来,新希望未对母猪计提过减值,而此前公司曾外购高价母猪,导致母猪种群原值较高,此次对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计提主要就是对高价母猪的减值计提。
新希望在投资者活动中解释,计提减值有助于降低后续肥猪成本和断奶成本,公司可以轻装上阵,有助于2023年业绩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天,新五丰也发布了业绩下修公告。此前新五丰预计2022年净利润在800万到1200万元之间,更正后为-0.92亿至-1.38亿元之间,从预盈变为大幅亏损。
对于更正业绩原因,新五丰表示主要因为此前对2023年1—6月的生猪价格预测较为乐观,但实际运行价格不容乐观,因此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约6400万元。
股价下跌机构持股比大幅下降
新希望业绩承压的背后,是成本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希望的完全成本16.7元/公斤,2023年1—2月完全成本回升到了17元/公斤以上。
但一季度的生猪销售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根据搜猪网数据,2023年1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低至17元/公斤,此后不断下降,在2月初触及14元/公斤的低点。随后虽有上涨,但一直低于16元/公斤。截至目前,生猪价格一直徘徊在15元/公斤左右。
业绩快报显示,新希望1月和2月的生猪销售价格为14.89元/公斤、14.32元/公斤。虽然猪价低迷,但公司加大了生猪出栏,2月生猪销售达到近一年来新高的173.3万头,环比增长34.23%,同比增长77.33%。
2023年前两个月,新希望销售302.41万头,共实现生猪销售45.92亿元。
中原证券表示,行业周期底部,随着中小养殖户产能的出清,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头部公司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除了生猪养殖外,新希望的饲料业务营收占比较大,饲料价格的波动也成为利润波动的重要因素。
行业数据显示,近日主要饲料原料豆粕、菜粕、棉粕、玉米等品种价格持续下跌,个别地区豆粕现货已经跌破3700元/吨大关。
受原料价格持续回落等影响,今年2月以来,新希望以及海大、通威等多家企业下调饲料价格,其中禽料降幅普遍在50元/吨,猪料降幅在40元/吨—300元/吨不等,鱼料降幅最高达400元/吨,且在3月迎来二次“降价潮”。
业绩不乐观也体现在了新希望的股价上。公司股价在2020年达到42.2元/股高点,此后一直下滑。自2021年9月以来,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2023年以来,新希望股价震荡在13元/股左右,截至3月31日收盘,股价收报13.23元/股,涨2.88%。
Wind数据显示,新希望的机构持股比例也持续下降,从2022年3月底的68.87%,降至2022年末的仅1.8%,不到一年时间减少了67.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