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2月19日,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双碳’从目标到落地,如何发现新价值、新机遇”,年会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主办。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速度还没有达到满足电力增长的需求,更谈不上替代现有的火力发电,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发电能力,要对电力系统、电网运行结构和规则进行重大改革创新,逐步适应以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供电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结构,加快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
周大地表示,我国的能源低碳转型任务重、紧迫性强,应当尽快明确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和技术路径。他认为,能源低碳化的根本途径是尽可能地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一次能源从目前80%以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基本上全部转为非化石能源。
“新型能源体系也将以一次电力为基础,淘汰化石能源开发运输转换过程。同时,终端能源将实现高度电气化,使得新型能源系统比现有的化石能源系统流程更简短、更高效、更安全,成本也会更低。”周大地称。
对于如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官方多次提及要“先立后破”。周大地强调,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速度还没有达到满足电力增长的需求,更谈不上替代现在的火力发电,所以现在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发电能力是当务之急,尽快实行新增的风光水储和实现稳定供电。随着光伏风电的技术,未来成本有望控制在0.1元左右,大规模储电成本也可以控制在0.1-0.15元/每千瓦时。
风光电要实现稳定供电,也离不开对电力系统、电网运行结构和规则进行重大改革创新。周大地认为,要逐步适应以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供电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结构。目前的电力系统基本还是大型集中的、以火电为基础的传统电力结构,未来要优先发展本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特别要大力推动县级光伏和风电全覆盖;电力系统运行的技术标准、上网电价的结构管理等,也需要适应低碳转型的发展进行及时改变和调整。
“我们要有创新思维,面向未来新电源和高度电气化的发展前景,尽快规划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路径。如果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把电力系统改造成低碳的话,目前这些火电体系还是可以实现经济寿命回收,但如果还在继续扩大煤电装机规模的话,新增部分以后可能很难实现经济寿命回收。”周大地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